围绕热门游戏《原神》产生的同人内容多种多样,其中一类特殊的内容在全球互联网上拥有相当的可见度和讨论。这类内容通常以非官方的、成人向的二次创作为主,涉及游戏中的角色。本文将围绕其具体的呈现形式、创作途径、传播渠道以及大致的规模进行详细探讨,着重于描述“是什么”、“哪里有”、“如何创作”以及“有多少”这些实际层面的问题,而非探讨其背后的意义或原因。

内容呈现的多样形式

这类内容并非单一的形式,而是以多种数字媒体的形式存在。

图像与插画 (Images & Illustrations)

  •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通常是数码绘画作品。艺术家们利用各种绘画软件,如Clip Studio Paint、Photoshop等,创作出描绘游戏角色的单幅或多幅图像。这些图像风格各异,从写实到卡通化,从精细渲染到草稿风格都有。它们可能描绘角色的日常姿态,也可能包含各种情境和服装设计。

  • 除了手绘,也存在大量的利用3D建模和渲染工具创作的图像。创作者可能使用MikuMikuDance (MMD) 模型(通常是粉丝制作的或从游戏资产修改而来)、Blender、3ds Max等软件,摆设角色模型,设置场景、灯光和姿势,然后进行渲染输出图片。这类图片通常具有更接近3D游戏画面的视觉效果。

  • 此外,还有通过对游戏内截图进行编辑、修改(俗称“P图”)来创作的图像,以及将游戏角色与其他现实或虚拟元素结合的合成图。

漫画与连载 (Comics)

  • 包含单页短篇或多页连载的漫画。这些漫画讲述原创的小故事,主角是游戏中的角色。创作过程与传统的数码漫画类似,包括草稿、分镜、线稿、上色、排版和文字。故事内容千差万别,从轻松幽默到剧情复杂都可能存在。

  • 一些漫画可能以四格或短篇的形式在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另一些则可能在同人志或特定在线平台进行连载。

动画与动态图 (Animations & GIFs)

  • 这是制作难度较高但传播效果显著的形式。可以是短小的循环动态图(GIF),也可以是包含完整故事或场景的短片动画。

  • 动画的制作方法多样,包括传统的逐帧绘制动画,基于骨骼绑定和关键帧的2D或3D动画,以及利用游戏引擎或第三方软件(如Unity、Blender、MMD等)制作的MikuMikuDance (MMD) 风格动画。

  • 这些动画片段可能描绘角色的动作、互动或特定的场景。

3D模型与场景 (3D Models & Scenes)

  • 虽然最终呈现的可能是图像或动画,但其基础是3D模型。除了直接使用或修改已有的游戏模型,许多创作者也会从零开始或基于基础模型,通过建模软件(如Blender、ZBrush)创建角色的高精度模型,有时还会制作配套的服装、道具和场景。

  • 这些模型本身有时也会在特定社区内分享,供其他创作者用于渲染或动画制作。

文字作品 (Written Works)

  • 尽管视觉内容占主导地位,但文字作品(如短篇小说、同人文章)也占据一部分份额。这些作品通过文字来构建角色、情节和场景。

受关注的角色群体

并非所有《原神》角色在这类内容中的出现频率是均等的。某些特定角色由于其设计、性格或在游戏中的表现,更容易成为创作的焦点。通常,一些女性角色拥有非常高的关注度,但也存在围绕部分男性角色的创作。受欢迎角色的列表并非固定不变,会随着游戏版本的更新、新角色的推出以及社区流行趋势的变化而有所调整。这种关注度的差异反映了创作者和受众的偏好。

内容的流布渠道与平台

这类内容不会在游戏的官方渠道或主流的、面向大众的社交媒体上公开分享。它主要在特定的在线社区、平台和网络空间中流传。

专业的艺术分享与社区平台 (Specialized Art Sharing & Community Platforms)

  • 一些专门用于分享各类同人艺术作品的国际化或区域性平台是这类内容的主要集散地。这些平台通常提供强大的标签和分类系统,方便用户根据角色、艺术家、内容形式或主题进行筛选和查找。

  • 许多创作者会选择在这些平台发布作品,并与关注者互动。

视频分享平台 (Video Sharing Platforms)

  • 动画、动态图或3D渲染视频通常会在一些允许上传各类用户生成内容的视频平台上发布。这些平台可能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便捷的分享功能。

社交媒体与图片托管网站 (Social Media & Image Hosting Sites)

  • 一部分内容会在更广泛的社交媒体上以经过一定处理、规避审查的方式隐晦传播,或者在私密的群组和频道中分享。

  • 一些图片托管网站或论坛也可能被用来存储和分享这些图片或漫画。

私密社群与文件共享 (Private Communities & File Sharing)

  • 大量的这类内容在通过邀请或付费加入的私密论坛、即时通讯群组(如Telegram, Discord等)或文件共享网络中传播。这些封闭的环境提供了相对更高的自由度,但也增加了外部了解其全貌的难度。

创作过程与常用工具

这类内容的创作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形式,但通常都涉及对原始游戏素材(如角色设计、场景元素)的二次加工或完全原创。

数字绘画过程 (Digital Painting Process)

  1. 概念与构思 (Concept & Idea Generation): 确定要描绘的角色、情境和主题。

  2. 草图与线稿 (Sketch & Line Art): 在画布上绘制初步构图和细节轮廓。

  3. 色彩与光影 (Coloring & Shading): 为线稿填充基础颜色,然后叠加阴影、高光和纹理,增强立体感和氛围。

  4. 后期处理 (Post-processing): 进行色彩校正、添加滤镜或其他效果,完成最终图像。常用软件:Clip Studio Paint, Photoshop, Procreate。

3D建模与渲染过程 (3D Modeling & Rendering Process)

  1. 模型准备 (Model Preparation): 获取或制作角色及场景的3D模型。这可能涉及修改游戏提取的模型,或者从零开始高精度建模。需要进行骨骼绑定(Rigging)以便姿势调整和动画制作。

  2. 场景搭建与布光 (Scene Setup & Lighting): 在3D软件中导入模型,构建场景环境,设置光源,模拟光照效果。

  3. 姿势摆设与动画 (Posing & Animation): 通过控制骨骼调整角色姿势,或制作一系列关键帧生成动画。

  4. 材质与纹理 (Materials & Textures): 应用和调整模型的材质属性和贴图,使其看起来真实或符合特定风格。

  5. 渲染输出 (Rendering & Output): 利用渲染引擎(如Cycles, Eevee, V-Ray, Arnold)计算最终图像或视频。渲染过程可能非常耗时。常用软件:Blender, 3ds Max, Maya, Source Filmmaker (SFM), MMD。

动画制作过程 (Animation Production Process)

在完成模型准备后,动画制作涉及更复杂的时序控制和运动曲线调整,以使角色和场景按预期移动和互动。2D动画则需要绘制连续的帧。

其他技术 (Other Techniques)

一些创作者也可能结合多种技术,例如将3D渲染的人物与数字绘画的背景结合,或者使用动作捕捉数据来驱动3D角色动画。

内容规模与活跃度

这类内容的总体规模是相当庞大且持续增长的。考虑到《原神》在全球范围内的玩家基础和影响力,围绕其产生的二次创作内容数量极其可观。

  • 在一些大型的专业同人艺术分享平台上,与《原神》相关的这类内容条目可以达到数十万甚至更多。每天都有新的作品被上传。

  • 活跃的创作者群体遍布世界各地,包括专业的同人画师、业余爱好者以及利用自动化工具进行创作的用户。

  • 内容的消费群体也非常庞大,许多平台和社区的访问量和内容下载量都非常高。内容的受欢迎程度和传播速度通常与其中描绘的角色、艺术质量和发布平台相关。

用户互动与内容传播

这类内容的传播依赖于用户在不同平台上的互动。

  • 点赞与评论 (Likes & Comments): 用户通过点赞、收藏和评论表达对作品的喜爱或提供反馈,这有助于作品在平台内获得更高的可见度。

  • 分享与转发 (Sharing & Reposting): 用户将作品链接分享到其他社交媒体、论坛或群组,加速内容的跨平台传播。然而,由于内容的性质,这种分享往往发生在私密或半私密的网络空间。

  • 付费与支持 (Paying & Supporting): 一些创作者通过平台提供的付费功能(如订阅、打赏)或外部渠道(如Patreon, Fanbox)发布更高质量、更完整或更早发布的内容,支持其创作。

  • 二次创作 (Derivative Works): 基于已有的作品,其他用户可能会进行二次加工、翻译或创作新的内容(如为图片配文、将漫画进行翻译等),进一步扩大内容的传播范围和形式。

与官方内容的区别

需要明确的是,这类内容是完全非官方的,由粉丝基于对游戏及其角色的喜爱而自发创作。它们的主题、风格和表现形式通常与游戏的官方设定和呈现方式有显著差异。创作者利用游戏提供的角色形象和世界观作为灵感来源,但内容本身是独立于游戏产品之外的。

这类围绕特定游戏角色产生的非官方内容,在全球互联网上形成了一个庞大且多样的生态系统。它涵盖了多种艺术形式,依赖于特定的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并拥有活跃的创作者和消费群体。其存在和流传方式,是当代数字同人文化复杂性的一种体现。


By admi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