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顯示卡天梯?
【顯示卡天梯】並非一個官方或標準組織發布的正式排行榜,它更像是一個由科技媒體、硬體評測網站或社群根據大量實際遊戲與應用效能測試數據所整理出來的、非官方的顯示卡效能階梯圖或列表。
它的主要目的是將市面上不同品牌(如NVIDIA GeForce、AMD Radeon)和不同世代的顯示卡,按照其相對的效能高低進行分級排序,讓使用者能夠直觀地了解各款顯示卡在執行遊戲或進行圖形運算時的大致表現水平。
為什麼需要顯示卡天梯? (它的實用價值在哪裡?)
在琳瑯滿目的顯示卡型號中,要搞清楚哪一張卡比另一張更強、它們之間的效能差異有多大,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可能相當困難。型號命名規則複雜(例如 RTX 4070 與 RTX 4070 Ti,或者 RX 7800 XT 與 RX 7900 GRE),而且不同世代的卡之間更是難以比較。
【顯示卡天梯】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這個痛點,它提供了一個簡潔明瞭的參考依據:
- 選購新顯示卡: 當你計劃升級或組裝新電腦時,天梯可以快速幫助你定位不同預算下的大致效能等級,避免買到效能不符期望的產品。
- 比較不同型號: 即使是同一個世代或相近價位的卡,天梯也能顯示它們在實際效能上的細微或顯著差距。
- 了解遊戲效能: 它可以幫助你判斷你的現有顯示卡大致屬於哪個效能層級,進而預估在特定遊戲設定下的表現(例如 1080p、1440p 或 4K 解析度下的幀率)。
- 評估性價比: 雖然天梯本身不包含價格信息,但你可以將天梯上的效能排名與市場價格結合起來看,從而評估哪款顯示卡具有更好的性價比。
- 追蹤硬體發展: 透過比較不同時間點的天梯圖,你可以看到新發布的顯示卡相對舊款的效能提升幅度。
總之,它是一個
「快速定位、相對比較」
的實用工具。
哪裡可以找到顯示卡天梯? (可靠的資訊來源)
由於不是官方發布,顯示卡天梯通常可以在以下這些地方找到:
- 專業硬體評測網站: 許多知名的科技硬體評測網站(例如:國外的 Tom’s Hardware, TechSpot, GamerNexus;國內或華語圈的滄者極限、巴哈姆特電應版一些熱心網友整理等)會定期更新他們的顯示卡效能排行榜,這是最常見且通常數據比較紮實的來源。
- 大型科技論壇或社群: 在一些活躍的硬體討論區或社群,也會有熱心使用者或版主根據收集的評測數據自行整理或轉載天梯圖。
- 科技內容創作者: 一些YouTube頻道或其他平台的科技博主,也會製作或引用顯示卡天梯圖來解釋產品定位或進行選購推薦。
尋找時的注意事項:
- 查看發布日期: 顯示卡技術更新換代很快,新的型號會不斷推出,舊的型號可能會因為驅動更新而效能微調。務必尋找更新日期較近的天梯圖,資訊會更準確。
- 參考多個來源: 不同的來源可能採用不同的測試平台、測試遊戲、解析度設定或數據處理方式,導致排名略有差異。參考多個知名來源的數據可以讓你對顯示卡效能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
- 了解測試標準: 有些天梯會說明其測試是在什麼解析度下進行的(例如 1080p、1440p 或 4K),這很重要,因為顯示卡在不同解析度下的相對表現可能會有所不同。
顯示卡天梯是如何衡量效能的?(效能差多少?)
天梯圖的效能排名通常是基於大量的第三方獨立效能測試(Benchmark)數據。這些測試通常包括:
- 遊戲效能測試: 在多款當前主流或具代表性的遊戲中進行實際測試,記錄在特定解析度(如 1080p、1440p、4K)和畫質設定下的平均幀率(FPS)以及最低幀率(例如 1% Lows 或 0.1% Lows)。遊戲測試是天梯圖最重要的數據來源,因為大多數使用者購買顯示卡就是為了玩遊戲。
- 專業應用測試: 部分天梯也會參考在內容創作軟體(如影片剪輯、3D渲染、圖形設計)或科學計算應用中的效能表現,但通常遊戲效能佔據主導地位。
- 合成效能測試: 使用專門的測試軟體(如 3DMark、Superposition)進行測試,這些測試能提供標準化的分數,便於比較,但它們的分數並不能完全代表實際遊戲中的表現。
將這些測試數據進行加權平均或綜合計算後,就可以得出各款顯示卡的
「相對效能分數」或「相對效能百分比」。
例如,如果以某款基準顯示卡(如 RTX 3060 Ti 或 RTX 4070)的效能設為 100%,那麼另一款卡 RTX 4080 可能會顯示為 150% 或更高,表示它的效能比基準卡高出 50% 或更多;而一款較舊的 GTX 1060 可能只顯示為 30%,表示其效能約為基準卡的 30%。
天梯圖就是根據這些相對效能分數或百分比,從高到低排列各款顯示卡,並通常將效能相近的卡歸為同一「 tier」(層級),形成階梯狀的結構。效能差距大的卡會被分到不同的層級。
至於具體「效能差多少」?這沒有固定答案,完全取決於天梯圖的來源和測試數據。有些層級之間的效能差距可能只有 10-15%,而有些跨越多個層級的卡,效能差距可能達到數十甚至數百個百分點。仔隆查看天梯圖上標註的相對效能數值,是了解具體差距的關鍵。
顯示卡天梯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背後的數據收集與處理)
製作一個準確可靠的顯示卡天梯是一個複雜且耗時的過程,通常由具有豐富硬體測試經驗的團隊完成:
- 建立測試平台: 準備一套標準化的測試平台,包括高性能的處理器、足夠容量和速度的記憶體、快速的儲存設備,以及合適的主機板和散熱器。這樣可以盡量減少除顯示卡本身以外的其他硬體對測試結果的影響(即避免 CPU 瓶頸)。
- 選擇測試項目: 選擇多款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遊戲類型(例如:第一人稱射擊、開放世界、競技類、光線追蹤遊戲等)以及不同的圖形應用程式作為測試項目。
- 設定測試參數: 統一設定測試時的遊戲解析度(如 1080p、1440p、4K)、畫質預設(高、極致等),以及是否開啟或開啟何種程度的光線追蹤(Ray Tracing)和升級技術(DLSS, FSR)。
- 進行重複測試: 對每一款顯示卡,在每一個測試項目中重複運行多次(通常是三次或更多),記錄下每次運行後的平均幀率和最低幀率數據,以確保數據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 更新驅動程式: 使用各顯示卡廠商最新發布的驅動程式進行測試,因為驅動程式更新可能會顯著影響顯示卡的效能表現。
- 數據處理與平均化: 收集所有顯示卡在所有測試項目中的數據。然後,通常會計算每一款顯示卡在所有測試項目中的平均相對效能。這可能涉及到給不同測試項目或不同指標(平均幀率、最低幀率)設定不同的權重。
- 排序與分級: 根據計算出的綜合相對效能分數,將所有顯示卡從高到低進行排序。然後根據效能差距,將效能相近的卡劃分為不同的層級,形成階梯狀結構。
- 圖表化與呈現: 將整理好的數據以表格或圖形(如條狀圖、散點圖或直接的階梯列表)的形式呈現出來,通常會註明測試平台配置、測試日期以及參考的效能基準卡。
- 定期更新: 隨著新的顯示卡發布、遊戲更新或驅動程式改進,測試數據會發生變化,因此需要定期重新測試並更新天梯圖,以保持其時效性和準確性。
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時間、硬體資源和專業知識,這也是為什麼可靠的顯示卡天梯通常來源於專業的硬體評測機構。
如何利用顯示卡天梯來選擇顯示卡? (實用步驟與考量)
顯示卡天梯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但它只是決策過程中的一部分。以下是如何利用它來輔助選擇顯示卡:
- 明確你的需求與預算:
- 玩什麼遊戲? 你主要玩的是對硬體要求高的 3A 大作,還是要求不高或競技類的遊戲?
- 期望的遊戲體驗? 你希望在什麼解析度(1080p, 1440p, 4K)下、達到多少幀率(60 FPS, 120 FPS 或更高),以及開啟什麼樣的畫質設定(高、極致、光線追蹤)?
- 總預算多少? 你打算花多少錢在顯示卡上?
這些問題決定了你需要顯示卡達到的最低效能水平。例如,如果你想在 1440p 解析度下暢玩最新的 3A 大作並開啟高畫質,你可能需要天梯圖上位於中高或更高層級的顯示卡。
- 查找最新的顯示卡天梯圖: 找到一個你信任且更新頻率較高的科技媒體網站上的天梯圖。注意查看圖表是基於什麼解析度進行測試的,選擇與你期望遊戲解析度相符或接近的天梯圖。
- 根據你的需求定位天梯層級:
- 查看天梯圖中不同層級的大致效能水平或相對效能分數。
- 參考圖表中針對不同解析度(1080p, 1440p, 4K)的效能區間描述(如果有的話),找到能滿足你期望幀率和畫質設定的大致層級。
- 如果天梯圖顯示了具體的遊戲幀率數據,查看你關心的遊戲在不同顯示卡上的表現。
- 在目標層級內篩選顯示卡: 根據你定位的天梯層級,列出位於該層級或相近層級的顯示卡型號。可能包括不同品牌(NVIDIA, AMD)以及同一品牌不同型號(例如 RTX 4070, RTX 4070 SUPER, RTX 4080)。
- 結合市場價格進行比較:
- 查詢這些顯示卡在當前市場上的實際售價。
- 將天梯圖上的相對效能與價格結合起來看,評估性價比。有時候,位於稍低層級但價格明顯便宜的卡,性價比可能更高。
- 如果你的預算允許,可以考慮位於更高一層級的卡,看看其效能提升是否值得額外的開銷。
- 考慮其他因素: 天梯圖主要反映效能,但選擇顯示卡還需要考慮:
- VRAM 容量: 高解析度或高畫質貼圖需要更多顯存,天梯圖通常不直接顯示 VRAM 的影響。
- 功耗與散熱: 效能越強的卡通常功耗越高,對電源供應器和機箱散熱要求也越高。
- 顯示卡尺寸: 確保顯示卡能夠放入你的機箱。
- 特定技術支援: 例如對光線追蹤、DLSS (NVIDIA) 或 FSR (AMD) 等技術的需求和效能表現。天梯圖可能會有針對光線追蹤效能的獨立排名或註釋。
- 品牌與型號差異: 即使是同一款晶片(例如 RTX 4070),不同廠商(ASUS, MSI, Gigabyte 等)生產的顯示卡在散熱、超頻潛力、供電設計等方面也存在差異,這可能會導致效能略有不同(通常在誤差範圍內),天梯圖通常只針對晶片型號進行排名。
- 做出最終決策: 綜合考慮天梯圖提供的效能排名、你的預算、以及其他硬體因素和個人偏好,做出最適合你的顯示卡選擇。
請記住,顯示卡天梯是一個參考工具,而不是唯一的標準。多看幾份來源,結合具體的評測數據和你的個人需求來判斷,才能做出最明智的購買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