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本玉蒲团】它是什么、为什么、哪里找、有哪些特点?
当人们谈论起明末清初的文言小说时,《玉蒲团》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然而,这部作品流传至今,版本众多,其中最受关注、也最难得一见的便是其所谓的“足本”。那么,“足本玉蒲团”究竟指的是什么?它为何如此特别,又与市面上常见的版本有何区别?以及,想要一窥其全貌,又可能从哪些途径入手?本文将围绕这些实际的问题展开探讨,不涉及其文学意义或深远影响的宽泛讨论,而是聚焦于“足本”本身的具体特性。
什么是“足本玉蒲团”?它与其他版本有何不同?
所谓的“足本玉蒲团”,顾名思义,指的是《玉蒲团》这部小说的最原始、最完整的版本。这里的“足本”主要是相对于那些经过删减、修订、乃至大幅度改写的版本而言的。这部小说由明末清初的李渔所作(一般认为是其托名),以其大胆露骨的性描写而闻名。
然而,正因其内容尺度的巨大,自问世以来,《玉蒲团》就一直是禁书,流传过程中遭遇了严厉的审查和查禁。为了使其能够继续流传(有时也是为了迎合不同的读者群或出于出版商的考虑),后世出现了大量经过不同程度删改的版本。这些版本通常会将书中那些被认为过于淫秽、不合礼法的性描写细节进行删节、模糊处理,或者干脆跳过某些章节或情节。
“足本”与这些删改本的核心区别,就在于其对性爱场景的描写程度。在“足本”中,李渔(或其他可能的作者)对各种性行为、性技巧、乃至涉及性器具的使用等细节进行了异常详尽、几乎毫不避讳的描绘。这些在后世的洁本、删节本或普及本中被大量删除或简化处理的内容,恰恰是“足本”最显著的特征。因此,“足本”被认为是最大限度保留了作者原始写作意图(无论这种意图是批判、戏谑还是纯粹的感官呈现)的版本。
简单来说:
- 足本:包含最完整、最原始的性描写内容,细节丰富露骨。
- 删节本/洁本:出于审查、道德或市场需求,将足本中的大量性描写删除或大幅度简化。这是市面上和流传中最常见的版本。
所以,当我们谈论“足本玉蒲团”时,我们特指的是那个未经审查、保留了所有原始大胆描写的文本形态。
“足本”版本的内容特点有哪些?(关于它的“怎么”)
既然“足本”的核心特征在于其未删减的性描写,那么具体来说,它的内容是如何呈现的,有哪些特别之处?
首先,从叙事结构上看,《玉蒲团》采用了较为成熟的小说写法,通常以一个叫未央生的主人公为核心,讲述他追求极致肉欲享受、沉溺声色犬马,最终遭受因果报应的故事。小说通过未央生的经历,串联起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场所。
然而,在“足本”中,这些故事和人物描写往往是为穿插其间的大量性爱场景服务的。这些场景的描写是“足本”的精华所在(也是其被禁的原因),其特点可以总结为:
- 极尽详实: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中对性爱采取隐晦或象征性的手法,“足本”对性过程、参与者的生理反应、性器具的使用方法、体位变化等,都进行了白描式的、生理学教科书般的详细记录。这种细致程度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是极其罕见的。
- 手法多样:小说中描写的性爱方式并非单一重复,而是力求变化多样,涉及了各种异于常规的性行为,甚至包括了在当时看来(以及在很多现代文化中依然看来)属于禁忌或边缘的行为。
- 强调感官:描写着重于渲染感官刺激和生理快感,大量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来形容性体验的强烈程度。
- 情节服务于性:在很多章节中,故事的推进和人物的互动,似乎主要功能是为了引出或合理解释下一场性爱描写的出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往往也与他们的性行为和性观念紧密相关。
- 涉及器具:“足本”中对某些性辅助器具的描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版本的重要特征。这些描写在后世的删节本中几乎无迹可寻。
因此,阅读“足本玉蒲团”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其压倒性的、赤裸裸的性内容呈现。它不像某些情色文学那样仅是点到为止或侧重情感铺垫,而是直截了当地展现性行为的本身及其过程。这种呈现方式,无论其文学价值如何评判,无疑是“足本”版本最核心、最令人瞩目的特点。
为何“足本”版本受到关注(或为何寻求“足本”)?
既然《玉蒲团》是一部饱受争议的作品,为何还有人特意寻求其“足本”版本呢?这通常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 求真与完整:对于研究者、文学爱好者或者纯粹出于好奇的读者来说,寻求“足本”是希望看到作品最原始的面貌,了解作者最初的写作意图和完整构思。他们认为只有“足本”才能全面反映这部作品的特色,而删节本无法提供完整的文本体验。
- 了解当时尺度:“足本”作为明末清初时期的产物,其内容尺度和描写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某些边缘或隐秘领域的文化现象和表达自由度(即使这种自由度仅存在于私下流传的出版物中)。寻求“足本”有助于了解古代情色文学的真实面貌和发展水平。
- 文本考证:对于文学研究者,不同版本的对比是文本考证的重要环节。“足本”是研究《玉蒲团》版本流变、文本演变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探究其成书过程、作者思想等。
- 满足好奇心:不可否认,部分读者寻求“足本”是出于对禁书、对露骨内容的纯粹好奇。这种好奇心促使他们去寻找那些在普通渠道无法接触到的文本。
总而言之,寻求“足本”并非仅仅为了猎奇,更多的是出于对文本完整性的追求、对历史原貌的探究,以及对不同文化时期文学表达尺度的考察。
哪里可能找到“足本玉蒲团”?(关于它的“哪里”)
正如前面提到的,《玉蒲团》的“足本”版本自古以来就属禁书,其流传极为不易,且面临持续的查禁风险。因此,想要找到真正的、完整的“足本”版本,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途径,但都伴随着各自的挑战和限制:
- 古籍善本收藏机构:一些历史悠久、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博物馆或私人收藏家可能拥有明清时期的古籍版本,其中极少数可能会包括早期未删节的《玉蒲团》刻本。但这些藏品通常不对公众开放阅览,仅供专业研究者申请查阅,且程序严格。
- 海外图书馆或研究机构:由于历史原因,一些珍贵的中文古籍流散海外,被欧美的知名大学图书馆或东方学研究机构收藏。这些地方有可能保存有国内难以见到的古籍版本,包括《玉蒲团》的早期形态。同样,查阅门槛较高。
- 专注于再版古籍的出版社(尤其是海外):少数海外出版社可能会出于学术研究或文化保存的目的,对珍稀的古籍版本进行影印或整理出版。其中一些可能会出版声称是“足本”的《玉蒲团》。但这类出版物往往价格昂贵,且需要仔细甄别其版本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 古籍市场/拍卖行:在极少数情况下,非常稀有的古籍善本可能会出现在古籍交易市场或拍卖会上。但真正的“足本”《玉蒲团》属于凤毛麟角,一旦出现,价格必然是天文数字,且需要具备专业的古籍鉴定知识才能辨别真伪。
- 数字文献库(需谨慎):在一些数字图书馆或在线古籍数据库中,有时会收录一些声称是《玉蒲团》“足本”或“完整版”的电子文本。但需要高度警惕的是,网络上的电子文本来源复杂,鱼龙混杂。很多所谓的“足本”实际上是从各种不同版本拼凑而成,或者本身就是删节本的误传,其真实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此外,获取和传播这类电子文本可能涉及法律和版权问题,需自行承担风险。
总的来说,想要接触到真正的、经过考证的“足本玉蒲团”并非易事。它主要存在于少数专业机构的珍贵收藏中,普通读者很难直接获取。市面上和网络上常见的各种版本,绝大多数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足本”。
“足本”版本通常有哪些考量或挑战?(关于它的“多少”或“如何处理”)
除了寻找困难,“足本玉蒲团”还带来了其他一些需要考量或处理的问题:
- 版本真伪与考证:如前所述,判断一个版本是否是真正的“足本”需要深厚的古籍版本学知识。历史上,《玉蒲团》的版本极其混乱,存在大量伪托、改写、甚至仅仅是为了销售而冠以“足本”之名的伪书。如何鉴别其真伪,考证其源流,是面临的首要挑战。这涉及到对纸张、字体、刻工、避讳字、板式、甚至流传轨迹等多方面的综合判断,非常专业。
- 内容的接受度与争议:“足本”以其极度露骨的内容挑战着许多读者的心理承受底线和社会道德规范。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内容,是读者和研究者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以其为纯粹的情色作品,还是从中解读出作者的讽刺寓意、对人性的探讨?不同的角度会有截然不同的结论。对于不习惯此类描写或出于严肃研究目的的读者,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 法律与伦理风险: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复制、传播包含大量露骨性描写的内容可能触犯法律。即使是为了学术研究,处理和引用这些内容也需要格外谨慎,注意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学术规范。
- 阅读障碍:作为一部明末清初的白话小说(虽然其中也夹杂文言),“足本玉蒲团”的语言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差异,某些词汇、语法或典故可能需要注释才能理解。加上其敏感内容,阅读起来可能不像阅读现代通俗小说那样流畅。
- 稀有性和成本:真正的“足本”古籍版本极其稀有,如果出现在市场上,其价格将是天文数字,远非普通藏书家或读者所能承受。即使是影印本或整理本,如果是由专业机构出版,价格通常也不菲。
因此,接触和处理“足本玉蒲团”并非易事,它不仅是寻找一本完整的书那么简单,还涉及到复杂的版本鉴定、内容的伦理考量、潜在的法律风险以及较高的获取成本。
总结
总而言之,“足本玉蒲团”是指《玉蒲团》这部小说未经审查、保留了原始全部露骨性描写内容的版本。它与其他版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其性描写的高度详实和丰富程度。人们寻求“足本”通常是为了文本的完整性、历史原貌的探究或纯粹的好奇心。然而,由于其长期被禁的历史,真正的“足本”极为罕见,主要存在于少数古籍收藏机构中,获取难度大。同时,处理“足本”也面临着版本真伪难辨、内容争议、法律风险以及高昂成本等多重挑战。对于这部特殊的作品,理性、审慎的态度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