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水乡那些饱经风霜的古老建筑中,隐藏着许多看似普通实则精妙的构造智慧。其中,有一种被称作“苏营格”的独特构件,它不像飞檐翘角那样醒目,也不像雕梁画栋那样华丽,但却是支撑这些木结构建筑抵抗岁月侵蚀、维持稳定屹立的关键所在。它是一种纯粹的功能性构件,凝结着传统工匠的经验与技艺。本文将围绕苏营格,详细探讨它究竟是什么、为何被使用、在何处可以找到、其规模和数量如何、以及它是如何制作和发挥作用的。

一、 苏营格:它究竟是什么?

苏营格,具体来说,是指一种在苏南水乡地区传统木结构建筑中广泛应用的、位于梁、柱交接节点或重要转角部位的木质斜向或L形加固构件。它通常由一段精确切割和卯榫连接的硬木构成,其主要功能是增强结构的整体刚度,抵抗水平推力、剪切力以及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

其形态并非单一固定,常见的有:

  • 斜撑式苏营格:一段斜置的木料,一端与梁连接,另一端与柱连接,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支撑体系。
  • L形或V形抱角式苏营格:由两段木料在角部连接,共同抱住或支撑梁与柱的交接点,或用于墙体的转角。
  • 组合式苏营格:可能包含多个斜撑或抱角构件,形成更复杂的加固节点。

这些构件往往被巧妙地嵌入或连接在主体结构的内侧或不易察觉的部位,是建筑的“筋骨”而非“面容”。它们所使用的木材通常选用纹理致密、硬度较高、耐腐蚀的种类,如部分杉木或特定的硬杂木。

二、 为何需要苏营格?它的功能性原因是什么?

苏营格的使用并非为了装饰,而是出于极其实际的功能需求。它存在的核心目的在于增强木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尤其是在苏南水乡这样特定的地理环境中:

  1. 抵抗水平侧向力:水乡建筑往往面临风力较大、紧邻水流甚至船只可能产生轻微碰撞的环境。传统的梁柱直角连接虽然能承担垂直荷载,但在水平方向上容易发生侧移和变形,形成“摇摆架”。苏营格通过斜向或角部的支撑,将水平力分解并传递到更宽广的结构范围,极大地提高了抵抗风力、水流冲击等侧向力的能力。
  2. 增强节点刚度:梁与柱的连接是木结构建筑中的薄弱环节。苏营格通过将节点“锁死”或“抱紧”,减少了节点的自由转动和位移,使得整个框架更加牢固,不易松散或扭曲。这对于防止结构的整体倾斜或坍塌至关重要。
  3. 应对潮湿环境下的木材变形:水乡地区湿度高,木材容易受潮膨胀或干燥收缩,导致榫卯连接松动。苏营格的存在提供了一种额外的、持续的约束力,即使部分连接因木材变形而产生微小缝隙,苏营格依然能维持结构的基本形态和受力传递,减缓结构老化的速度。
  4. 分散应力:在结构受力不均时,苏营格能够帮助分散集中在梁柱节点的应力,将其导向相邻的构件,避免局部应力过高导致木材开裂或破坏。

简而言之,苏营格是传统工匠针对水乡湿润、多风、软地基等环境挑战,以及木结构自身特点,发展出来的一种务实而有效的加固技术。它的存在让那些看似单薄的木屋、廊桥和水榭,得以稳固地矗立数百年。

三、 苏营格可以在哪里找到?

既然苏营格与苏南水乡的木结构建筑紧密相关,那么寻找它的主要地点自然集中于这一区域的古镇、村落以及历史建筑群中。

  • 建筑类型:

    • 古桥和廊桥:桥梁结构承受更大的水平推力和振动,苏营格常用于桥墩与梁架的连接处,或廊桥屋盖与桥面结构的连接节点。
    • 水榭和码头建筑:这些建筑直接临水,更容易受到水流和湿度影响,苏营格常用于其底部框架与上部结构的连接。
    • 临水民居和商店:沿河而建的房屋,其沿河一侧的承重框架、转角以及楼层间的连接处,是苏营格的常见应用位置。
    • 园林中的亭、台、廊:园林建筑的木结构节点,尤其是那些造型复杂或跨度较大的部分,也可能隐藏着苏营格。
    • 大型公共建筑:寺庙、祠堂、会馆等历史建筑,其主要承重梁架与柱网体系中,重要节点的加固也会用到类似苏营格的构件。
  • 具体位置:

    在这些建筑中,苏营格通常位于:

    • 梁与柱的交接点下方或两侧。
    • 框架结构的内部角部。
    • 桁架结构的受力节点。
    • 跨度较大梁的中部与支撑点的连接。

    由于其功能性特点,苏营格多数情况下并不外露作为装饰,而是隐藏在屋檐下、楼板下、墙体内侧或屋架中。需要仔细观察或了解其构造原理,才能在古建筑中辨识出它们。有时,它们会被涂上桐油或漆,与周围木构件颜色相似。

因此,要亲眼看到苏营格,需要在参观苏南地区(如苏州、湖州、嘉兴等地的水乡古镇)的古建筑时,留意导游或当地文保人员的讲解,或者仔细观察建筑的结构细节。

四、 一座建筑会使用多少苏营格?规模尺寸如何?

苏营格的使用数量和规模尺寸取决于建筑的大小、类型、重要性以及具体的结构设计。没有一个固定数字,但可以给出一些大致的概念:

  • 使用数量:

    • 小型建筑(如单间水榭):可能在几个到十几个主要受力节点使用苏营格。
    • 中型建筑(如两层临水民居):在每层楼板与梁柱连接处、屋架与柱顶连接处、主要转角等部位都会使用,总数可能达到数十个。
    • 大型或重要建筑(如桥梁、祠堂):关键的承重节点数量更多,可能需要上百个苏营格或类似的加固构件。

    原则上,每一个需要抵抗水平推力或增强节点刚度的重要梁柱交接点或转角,都可能考虑使用苏营格。因此,其数量与建筑的复杂度和承载要求成正比。

  • 规模尺寸:

    苏营格的尺寸也非标准化,会根据所加固的构件尺寸和所需承受的荷载来定:

    • 长度:斜撑式的苏营格长度通常在 60厘米到1.5米 之间,取决于它连接的梁和柱的尺寸以及所需的斜向角度。抱角式的单段长度可能稍短。
    • 截面:苏营格的截面可以是方形、矩形或圆形,尺寸通常与所连接的梁柱截面尺寸相匹配或略小,例如截面尺寸可能在 10×10厘米到20×20厘米 或更大。
    • 木料用量:制造一个苏营格所需的木材量相对有限,但由于其数量累积起来,在整个建筑中,用于苏营格的木材总量也相当可观,反映了这种加固方式的普遍性。

    这些尺寸都是为了提供足够的强度和支撑面积,确保加固效果。尺寸过小无法有效承力,尺寸过大则浪费材料并影响结构美观(如果外露)。

五、 苏营格是如何被制作和安装的?

苏营格的制作和安装是一项依赖于传统木工技艺的精细活。它遵循木结构建筑的“卯榫”原则,强调整体结构的相互支撑和连接,而非单纯依靠钉子或螺栓。

  1. 木材选择与备料: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木材。通常选用硬度高、不易变形开裂、耐腐蚀的木料,如杉木、榉木等。木材需要经过适当的干燥处理,以减少后期变形。根据设计需求,将木料切割成大致的长度和厚度。

  2. 测量与放样:

    在需要安装苏营格的梁柱节点处进行精确测量。确定苏营格的精确长度、角度以及与梁、柱连接部位的开槽或榫头位置。这一步骤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苏营格能否紧密贴合、有效传力。工匠会使用墨斗、角尺等工具在木料上放样。

  3. 卯榫加工:

    这是苏营格制作的核心。根据放样,在苏营格的两端或连接面加工出与梁、柱上相应的卯眼或榫头相匹配的结构。这些卯榫必须尺寸精确、角度吻合,以确保连接的紧密和牢固。常用的卯榫形式包括企口榫、燕尾榫的变种、或简单的斜口榫等,旨在防止构件拔出或横向移动。

    传统卯榫技艺的精髓在于“严丝合缝”,好的卯榫连接甚至在不使用任何胶合剂的情况下也能承受巨大的荷载。

  4. 试装与微调:

    在正式安装前,工匠会将加工好的苏营格拿到梁柱节点处进行试装,检查卯榫是否匹配、角度是否准确、构件是否贴合紧密。如果存在误差,会进行细致的凿削或修整,直到完美贴合为止。

  5. 安装与加固:

    试装无误后,正式将苏营格安装到位。通常,苏营格会通过自身的卯榫与梁柱固定。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进一步增强稳定性或防止卯榫松动,还会辅以木楔、竹销等天然材料制成的销钉,穿过卯榫连接处进行加固。极少情况下,会使用少量铁钉,但这不是主流且被认为是次优方案。

  6. 后续处理:

    安装完成后,如果苏营格暴露在外或处于易受潮部位,可能会涂刷桐油或天然漆,以防腐防虫,延长使用寿命。如果隐藏在结构内部,则可能无需特殊处理。

整个过程需要工匠具备高超的测量、放样、凿削和组装技能,体现了传统木结构建筑对技艺的极致追求。

六、 苏营格在实际中是如何发挥作用及维护的?

苏营格的功能发挥是被动且持续的。一旦安装到位,它就成为结构整体的一部分,随时准备应对作用在其上的各种力。

  • 如何发挥作用:

    • 当风吹来,产生推力作用在建筑侧面时,框架结构会试图发生侧移。苏营格通过其斜向支撑或抱角约束,将这种横向的推力转化为沿其自身轴线的压力或拉力,并传递到相连的梁和柱上,从而阻止或限制结构的横向变形。
    • 当地基发生轻微不均匀沉降导致框架节点受力不平时,苏营格能帮助重新分配应力,避免某一节点过度集中受力而损坏。
    • 当梁承受垂直荷载发生弯曲时,梁与柱的连接点可能会有转动趋势,苏营格则限制了这种转动,维持节点的刚性。

    它的作用就像人体的韧带和关节囊,在日常活动中默默支撑和约束,在受到冲击时提供额外的稳定。

  • 如何维护:

    作为木结构的一部分,苏营格的维护主要集中在防潮、防虫、防腐以及检查连接状态

    • 防潮防腐:定期检查苏营格及其周围木构件是否有受潮变色、腐烂迹象。暴露在外的苏营格需要定期补刷桐油或防护漆。确保屋顶不漏雨、墙体不渗水,是保护包括苏营格在内所有木构件的基础。
    • 防虫:检查是否有白蚁或其他蛀木昆虫侵扰的迹象(如木屑、隧道)。一旦发现,需及时进行专业的除虫处理。
    • 检查连接:虽然苏营格采用卯榫和销钉连接,理论上比钉子更耐久,但长期荷载和环境变化仍可能导致微小松动。定期检查其与梁柱的连接是否紧密,卯榫有无开裂、销钉有无脱落等。这些检查通常由经验丰富的木工或文保人员进行,他们会通过敲击听声音、观察缝隙等方式判断构件状态。
    • 维修与更换:如果苏营格发生严重腐朽、断裂或连接失效,则需要进行专业的维修或更换。这通常需要将受损构件取出,重新制作并安装新的苏营格,要求技艺与最初建造时一样高超,以保证新旧构件的完美结合和结构的整体稳定。

    由于苏营格常隐藏在结构内部,其维护和检查往往需要结合对整个建筑结构的评估来进行。它的完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其所在节点的稳固性,进而影响整座建筑的安全。

总的来说,苏营格是苏南水乡传统建筑中一个低调而重要的构造智慧结晶。它不像那些引人注目的建筑元素那样为人熟知,但其在结构加固、抵抗环境侵蚀方面的实用价值不容忽视。它是当地工匠对木材特性、力学原理以及地域环境深度理解的体现,是支撑水乡古建筑风貌长存的“幕后英雄”。

苏营格

By admi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