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是什么器官】—— 概述
脾脏,常被简称为“脾”,在人体内扮演着多重重要角色,但它并不是消化器官。它主要属于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同时与血液循环系统紧密相连。简单来说,脾脏是一个位于腹腔左上方的器官,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清除衰老或受损的血细胞,以及在免疫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它更像是一个精密的血液处理中心和免疫细胞的“集结地”。
【脾在哪里】—— 脾脏的精确位置
脾脏位于人体左上腹部,具体来说,它隐藏在横膈膜下方、胃的后方和左肾的内侧。它的位置相对靠后,被肋骨很好地保护着。在医学解剖学中,脾脏通常位于左侧的第9至第11根肋骨下方,处于左侧的季肋区内。正因为有肋骨的保护,健康的脾脏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被触及到,除非它发生肿大。
脾脏的位置紧邻着多个重要器官,包括:
- 横膈膜 (Diaphragm): 脾脏的上方就是横膈膜,它分隔胸腔和腹腔,与呼吸运动有关。
- 胃 (Stomach): 脾脏位于胃的后方和左侧。
- 胰腺 (Pancreas): 胰腺的尾部与脾脏的门部(血管、神经、淋巴管进出的地方)非常接近。
- 左肾 (Left Kidney): 脾脏位于左肾的前上方。
- 结肠 (Colon): 脾脏下方有结肠的脾曲部分。
这种相对隐蔽但又邻近多个器官的位置,决定了脾脏在受到外部冲击时(如车祸、跌倒)容易受到挤压或损伤,也使其疾病可能影响到周边器官或被周边器官的病变所影响。
【脾是什么样子】—— 形态与大小
健康的脾脏通常呈卵圆形或椭圆形,有点像一个咖啡豆或者拳头的大小。它的颜色通常是紫红色或深红色,这是因为它富含血液。
在成年人中,脾脏的典型尺寸和重量大致如下:
- 长度: 约 7-11 厘米
- 宽度: 约 5-8 厘米
- 厚度: 约 3-4 厘米
- 重量: 约 150-200 克
这些尺寸和重量会因个体差异、年龄、性别以及生理状态(如饱食或饥饿)而有所不同。儿童的脾脏相对较小,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老年人的脾脏可能会略微缩小。
脾脏的表面通常是光滑的,外层包裹着一层薄而坚韧的结缔组织被膜。内部结构则更为复杂,主要由红髓(Red Pulp)和白髓(White Pulp)组成,这两种组织是脾脏执行其功能的关键。
【脾有什么功能】—— 脾脏的核心作用
尽管脾脏不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器官(人体在没有脾脏的情况下可以生存),但它在健康维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血液的过滤与清除
这是脾脏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主要由脾脏的红髓完成。
- 清除衰老、受损或畸形的血细胞: 特别是红细胞。红细胞在血液中循环约120天后会逐渐衰老,细胞膜变得脆弱。当这些衰老的红细胞流经脾脏红髓内狭窄的血窦时,会因为柔韧性不足而被“筛”出来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分解。这被称为红细胞的“墓地”功能。脾脏每天都会处理和清除大量的衰老红细胞,维持血液中红细胞的质量。
- 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和异物: 脾脏的巨噬细胞也能捕获并清除血液中循环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以及其他颗粒状异物。
- 回收铁元素: 在分解衰老红细胞时,脾脏会回收其中的铁元素,将其送回骨髓用于制造新的红细胞。
2. 免疫应答的发生地
脾脏是机体重要的淋巴器官,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主要由脾脏的白髓完成。
- 过滤和识别血液中的抗原: 血液中的抗原(如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流经脾脏的白髓时,会被其中的免疫细胞识别。
- 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脾脏白髓富含淋巴细胞(主要是B细胞和T细胞)。当遇到相应的抗原刺激时,这些淋巴细胞会在脾脏内迅速增殖、分化,成熟为效应细胞(如产生抗体的浆细胞)或记忆细胞。
- 产生抗体: 脾脏是产生抗体的重要场所,特别是针对某些有荚膜的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的抗体。这些抗体有助于机体抵抗感染。
3. 储存血液和血小板
脾脏具有一定的储存血液的能力,尤其是在某些生理状态下(如失血)。它也可以储存一定量的血小板。虽然人类脾脏的储血功能不如某些动物明显,但在需要时,脾脏收缩可以将储存的血液和血小板释放到循环中。这一功能对于维持血容量和促进止血具有辅助作用。
4. 造血功能 (胚胎时期)
在胚胎发育时期,脾脏是重要的造血器官之一。但在出生后,骨髓成为主要的造血场所,脾脏的造血功能通常会停止。然而,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如骨髓功能衰竭),脾脏可能会恢复一定的髓外造血功能。
【脾怎么工作】—— 内部结构与功能机制
脾脏的过滤和免疫功能得益于其独特的内部结构,主要由红髓和白髓构成:
- 红髓 (Red Pulp): 占脾脏体积的约四分之三,颜色深红。它由脾索(Billroth’s cords)和脾血窦(Sinusoids)组成。血液从脾动脉分支进入红髓,在脾索和血窦之间缓慢流动。衰老、受损的血细胞难以通过狭窄的血窦,会被滞留在脾索中,然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健康的血细胞则能顺利通过血窦回到循环系统。这个过程就像一个筛子和清理站。
- 白髓 (White Pulp): 占脾脏体积的约四分之一,颜色灰白。它围绕着脾中央动脉分布,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包括淋巴鞘(Periarteriolar Lymphoid Sheath, PALS)和淋巴小结(Splenic Nodules/Follicles)。淋巴鞘主要含有T淋巴细胞,淋巴小结主要含有B淋巴细胞。血液流经白髓时,其中的抗原会被这些淋巴细胞捕获,引发免疫反应,导致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这里是血液中免疫细胞“巡逻”和“响应”抗原的地方。
血液通过脾动脉进入脾脏,流经白髓进行免疫监视,然后进入红髓进行过滤,最后通过脾静脉流出。这种特殊的血流路径和组织结构确保了脾脏能够高效地执行其功能。
【脾会出什么问题】—— 脾脏的常见病变
脾脏虽然受到保护,但并非不会发生问题。一些常见的脾脏病变包括:
1. 脾肿大 (Splenomegaly)
脾脏体积异常增大是脾脏最常见的病变。脾肿大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其他疾病的表现。
- 原因:
- 感染: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通常由EB病毒引起,俗称“亲吻病”)、疟疾、伤寒、结核病等。
- 血液疾病: 如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 肝脏疾病: 如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血液回流受阻,淤积在脾脏。
- 代谢性疾病: 如戈谢病、尼曼-皮克病等。
-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 影响: 增大的脾脏可能引起左上腹疼痛、饱胀感。更重要的是,过度增大的脾脏可能会过度清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导致贫血(红细胞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这种情况称为脾功能亢进。巨大的脾脏也更容易在外伤时发生破裂。
2. 脾破裂 (Splenic Rupture)
脾破裂通常是由于腹部受到剧烈外力撞击或挤压所致,例如车祸、体育运动损伤、跌倒等。某些疾病导致脾脏肿大变脆时,即使是轻微的外伤甚至没有明显外伤也可能发生破裂。
- 后果: 脾破裂会导致腹腔内大量出血,引起剧烈腹痛、腹胀、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休克症状,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需要紧急医疗干预。
3. 脾梗死 (Splenic Infarction)
脾梗死是指脾脏的血液供应受阻(通常是脾动脉或其分支栓塞),导致部分脾组织因缺血而坏死。
- 原因: 可能与血栓性疾病、心脏病(如心房颤动栓子脱落)、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有关。
- 症状: 可能引起左上腹剧痛,有时伴有发热。
4. 脾囊肿和肿瘤
脾脏也可能发生囊肿(非肿瘤性液体聚集)或肿瘤(良性或恶性)。这些相对少见,可能引起压迫症状或在体检时发现。
【为什么需要切除脾】—— 脾切除术 (Splenectomy)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治疗疾病或应对紧急情况,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脾脏。这被称为脾切除术。
- 常见切除原因:
- 脾破裂: 这是最常见的急诊切除原因,用于止血。
- 某些血液疾病: 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对药物治疗无效时,切除脾脏可以减少血小板的破坏;某些类型的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导致严重血细胞减少等。
- 某些淋巴瘤或白血病: 作为诊断或治疗的一部分,或当脾脏巨大引起压迫症状时。
- 脾脏囊肿或肿瘤: 特别是体积较大或怀疑恶性时。
- 脾栓塞治疗失败或不适用时。
脾切除术可以是全脾切除(切除整个脾脏)或部分脾切除(仅切除部分受损或病变的脾脏)。手术可以通过开放手术或微创的腹腔镜手术进行。
【脾切除后会怎么样】—— 没有脾脏的生活
正如前面提到的,脾脏不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器官。人可以在没有脾脏的情况下生存,因为肝脏、淋巴结和其他免疫组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偿脾脏的功能。然而,没有脾脏确实会带来一些长期的风险和影响,主要是免疫功能的部分减弱。
1. 免疫功能减弱与感染风险增加
这是切除脾脏后最主要的担忧。由于脾脏是清除血液中细菌和产生抗体的重要场所,切除后机体对某些细菌(特别是前面提到的有荚膜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的抵抗力会显著下降。这可能导致一种罕见但极其严重的感染,称为凶险性脾切除后感染 (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 OPSI)。
- OPSI进展迅速,病情凶险,即使积极治疗死亡率也很高。
- 为了预防OPSI,接受脾切除术的患者需要进行特定的疫苗接种,通常包括肺炎链球菌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这些疫苗通常在手术前或术后尽快接种,并可能需要定期加强。
- 患者和家属需要了解感染的早期症状(如发热、寒战、严重不适),并被告知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即使是轻微的,也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务人员自己没有脾脏。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或在特定情况下(如牙科操作、前往疫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 其他潜在影响
除了感染风险,部分患者在脾切除后可能出现:
- 血小板增多: 脾脏是储存血小板的场所之一,切除后血小板数量可能会升高,这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 红细胞形态变化: 可能会在血涂片中看到一些异常形态的红细胞(如豪-焦氏小体),这是因为脾脏的清除功能消失了。
- 对疟疾等寄生虫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因此,虽然没有脾脏可以生存,但患者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并提高警惕,以降低感染风险并管理潜在的长期影响。定期随访医生、按时接种疫苗、了解自身状况对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如何评估脾脏健康】
医生评估脾脏健康状况通常会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左上腹部,尝试能否触及脾脏边缘来判断其是否肿大。正常的脾脏通常触不到。
- 影像学检查: 这是评估脾脏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最常用的方法。
- 超声检查: 简便、无创,常用于测量脾脏大小和初步评估内部病变。
- CT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 提供更详细的横断面图像,能更准确地评估脾脏体积、发现小的病变、评估外伤性损伤。
- MRI (磁共振成像): 在某些情况下用于提供更精细的软组织对比。
- 血液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CBC)可以显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异常的计数可能提示脾脏功能异常(如脾功能亢进导致细胞减少)或与脾脏相关的血液疾病。
总而言之,脾脏虽小,功能强大,是人体血液健康和免疫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它的位置、功能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默默工作的器官,并在需要时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