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液晶与显示技术,我们可以提出许多具体而实用的问题。这远非仅仅探讨它们的意义或发展历程,而是深入到它们究竟是什么,如何工作,为何如此,在何处应用,以及一些技术上的细节。

液晶是什么?

液晶并非完全的液体,也不是完全的固体。它是一种处于液态和固态之间的特殊物质状态。在特定温度范围内,液晶分子具有流动性,像液体一样可以倒入容器,但同时其分子排列又具有一定程度的有序性,类似于晶体。正是这种兼具流动性和有序排列的特性,使得液晶在电场作用下其分子取向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光线的通过,这是所有基于液晶的显示技术的核心原理。

用于显示技术的液晶主要是向列相液晶(Nematic Liquid Crystal)。这种液晶分子通常呈棒状或雪茄状。在没有外部电场时,这些棒状分子会在一个大致相同的方向上排列(指向矢),但其位置是无序的。当施加电场时,液晶分子的长轴会尝试沿电场方向重新排列。

液晶显示器(LCD)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一个完整的液晶显示面板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结构,不仅仅只有液晶本身。其基本构成通常包括:

  • 背光源(Backlight Unit, BLU):液晶本身不发光,需要一个光源从面板后方或侧方提供照明。现代LCD通常使用LED作为背光源。BLU还包含扩散板、导光板、增亮膜等组件,用于将点状光源的光线均匀、高效地分布到整个面板区域。
  • 下偏光片(Bottom Polarizer):位于背光源上方,只允许特定方向(例如,水平方向)的偏振光通过。
  • 下玻璃基板(Lower Glass Substrate):通常在这一层上制作有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 TFT)阵列和透明导电电极(通常是氧化铟锡,ITO)。每个像素点对应一个TFT,用于控制该像素的电压。
  • 液晶层(Liquid Crystal Layer):夹在两层玻璃基板之间,厚度非常薄(通常只有几微米)。
  • 上玻璃基板(Upper Glass Substrate):在这一层上制作有彩色滤光片阵列(红、绿、蓝子像素)和另一层透明导电电极(通常是公共电极)。
  • 上偏光片(Top Polarizer):位于最上方,其偏振方向通常与下偏光片垂直(对于TN模式)或呈特定角度。
  • 密封层和驱动电路:将各层材料密封在一起,并通过外部电路施加电压控制TFT。

每一层都对最终的显示效果至关重要。例如,偏光片控制光线的通过方向,液晶层在电场下扭转控制光线的偏振方向,TFT则精确控制每个像素的开关状态和亮度。

一个液晶像素如何显示亮度和颜色?

这是液晶显示的核心工作原理:

  1. 光线从背光源发出,通过下偏光片,变成特定方向的偏振光。
  2. 这束偏振光进入液晶层。在没有施加电压时(例如,在扭曲向列TN模式下),液晶分子会自然形成一个90度的扭曲排列,使得通过的光线偏振方向也跟着扭转90度。
  3. 扭转了90度偏振方向的光线到达上偏光片。如果上偏光片的偏振方向与下偏光片垂直,那么经过液晶层扭转90度后的光线将可以完全通过上偏光片,显示为亮态。
  4. 当对该像素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会随着电场方向排列,逐渐解除或减少其扭曲。扭曲程度降低,通过光线的偏振方向扭转角度也随之减小。
  5. 当施加足够电压时,液晶分子完全顺着电场方向排列,光线通过时偏振方向不再扭转。这束光线到达上偏光片时,由于其偏振方向与上偏光片垂直,光线被阻挡,显示为暗态。

通过精确控制施加在每个像素上的电压大小,可以控制液晶分子的扭转程度,从而控制通过上偏光片的光量,实现灰度的变化,也就是控制像素的亮度。要显示颜色,每个像素被细分为红、绿、蓝(RGB)三个独立的子像素。每个子像素上方有对应的彩色滤光片。通过独立控制这三个子像素的亮度和组合,可以混合出各种颜色。

为什么液晶显示需要背光源?

原因非常直接:液晶材料本身是非发光的。它像一个微小的光阀门,只能控制有多少外部光线可以通过,但它自己不产生光。因此,液晶显示器必须依赖一个外部光源,也就是背光源(BLU),来提供必要的光线。如果没有背光源,即使液晶像素处于完全透光的状态,也没有光线可以穿过面板,屏幕将是一片漆黑。

这与自发光显示技术(如OLED、MicroLED)形成对比,这些技术中的每个像素单元都能自己发光,因此不需要单独的背光源。

不同的液晶显示技术(TN、IPS、VA等)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这些区别?

虽然都使用液晶和偏振原理,但不同的LCD技术在液晶分子的初始排列方式和电场下的行为上有所不同,导致它们在性能上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 TN)

  • 如何工作:无电压时,液晶分子呈90度扭曲排列;施加电压时,分子逐渐垂直排列。
  • 为什么不同:这是最早也是最简单的LCD技术之一。
  • 特点/为何使用: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响应速度通常较快(对游戏玩家有吸引力,尽管现代IPS和VA也已大大改进)。
  • 缺点:视角窄,从侧面观看时颜色和对比度会发生明显变化(“偏色”)。

面内切换(In-Plane Switching, IPS)

  • 如何工作:无电压时,液晶分子与玻璃基板平行排列;施加电压时,分子在同一平面内旋转。
  • 为什么不同:通过让分子在平面内旋转,而不是垂直升起,显著改善了视角性能。
  • 特点/为何使用:视角非常宽,从各个角度观看颜色和对比度变化都很小。颜色准确性通常很高。非常适合需要色彩准确性和宽视角的应用,如专业图像编辑、设计和高端消费类显示器。
  • 缺点:初始对比度通常不如VA,响应速度曾是短板(现已基本解决),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垂直排列(Vertical Alignment, VA)

  • 如何工作:无电压时,液晶分子垂直排列在玻璃基板上;施加电压时,分子倾斜排列。
  • 为什么不同:垂直排列使得在不施加电压时,光线几乎完全被阻挡,实现了很高的对比度。
  • 特点/为何使用:具有非常高的原生对比度,能够显示更深的黑色,画面层次感更好。视角优于TN,但通常不如IPS。适合需要高对比度的应用,如电视和电影观看。
  • 缺点:视角变化时,可能出现对比度下降或颜色漂移(“黑位下沉”),响应速度曾是问题(现已改进),部分VA面板存在“黑拖影”现象。

选择哪种技术取决于产品的应用场景和优先考虑的性能指标(成本、响应速度、视角、对比度、色彩准确性等)。

液晶显示器一般用在哪里?

液晶显示技术因其轻薄、功耗相对较低(相较于CRT)、可制造大尺寸以及相对成熟的生产工艺,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 电视机:从小型到超大尺寸的主流平板电视。
  • 电脑显示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主要显示技术。
  •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虽然高端型号正转向OLED,但LCD在中低端市场仍占据重要地位。
  • 汽车显示屏:仪表盘、中控娱乐系统、后座娱乐屏。
  • 工业和医疗设备:各种控制面板、监视器、诊断设备。
  • 消费电子产品:数码相机屏幕、游戏掌机、计算器、电子手表、电子词典。
  • 公共信息显示:广告牌(部分)、车站/机场时刻表、室内指示牌。
  • 嵌入式系统:各种家用电器、POS机、测试仪器的小屏幕。

液晶显示器需要多少电压来驱动?

驱动液晶像素所需的电压相对较低,通常在几伏特(V)的范围内,例如 1V 到 5V 不等。具体的电压取决于液晶材料的类型、面板结构、所需的灰度级别以及驱动电路的设计。这个低电压特性是LCD相较于老式高压显示技术(如CRT)在功耗和安全性方面的一大优势。通过精确调制施加在每个像素上的电压幅度,可以控制液晶的扭转程度,实现不同的亮度级别。

液晶显示面板是如何制造出来的(简化流程)?

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是一个极其复杂且需要在高度洁净环境下进行的精细过程,涉及众多步骤,但核心可以简化为:

  1. 阵列基板制造(Array Process):在下玻璃基板上通过光刻、蚀刻、薄膜沉积等工艺制作TFT阵列、像素电极、扫描线和数据线。这一过程类似于半导体芯片制造。
  2. 彩膜基板制造(Color Filter Process):在上玻璃基板上制作彩色滤光片阵列(红、绿、蓝)、黑色矩阵(用于隔离子像素和遮挡不需要透光的部分)以及公共电极。
  3. 单元组装(Cell Assembly):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上印刷密封胶,并在其中一个基板上喷洒或印刷用于控制液晶分子初始方向的取向层(通常是聚酰亚胺,经过摩擦处理)。然后将两块基板精确对位并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空腔。
  4. 灌注液晶(Liquid Crystal Filling):通过预留的注入口或在两块基板合拢前滴入液晶,将液晶材料灌入两块玻璃基板之间的空腔,然后封闭注入口。
  5. 偏光片贴附(Polarizer Attachment):在组装好的液晶单元的上下两侧贴附偏光片。
  6. 模组组装(Module Assembly):将驱动IC(集成电路)通过COF(Chip on Film)或COG(Chip on Glass)等方式连接到玻璃基板上的电极,然后安装背光源、边框、控制电路板等组件,形成最终的LCD模组。

整个过程中,微米级的对位精度和严格的洁净度控制是保证面板质量的关键。

如何日常清洁和保养液晶显示器?

液晶屏幕表面相对脆弱,需要小心护理以避免损坏。以下是一些基本方法:

  • 关闭设备:清洁前务必关闭显示器并拔掉电源,这既是为了安全,也能更清楚地看到污渍。
  • 使用柔软的超细纤维布:这是清洁液晶屏幕最安全的选择。避免使用纸巾、毛巾等可能刮伤表面的材料。
  • 轻柔擦拭:用干燥的超细纤维布从屏幕中心向外轻轻擦拭。对于顽固污渍,可以稍微施加一点点力量,但绝不要用力按压,以免损坏内部结构。
  • 如果需要湿洗:可以将清洁布用少量蒸馏水或专门的液晶屏幕清洁液喷湿(注意是喷在布上,而不是直接喷在屏幕上)。布只要略微湿润即可,切忌过湿。然后用湿布轻轻擦拭污渍处,再立即用干净的干布擦干。
  • 避免使用的物质
    • 含有酒精、氨水、丙酮等溶剂的清洁剂,它们可能损坏屏幕表面的防眩光涂层或塑料外壳。
    • 窗户清洁剂、厨房清洁剂或其他家用清洁剂。
    • 研磨性材料或喷雾罐。
  • 避免按压或尖锐物品:不要用手指或其他物体用力按压屏幕表面,液晶层对压力很敏感。避免让尖锐物品接触屏幕。
  • 防尘:长时间不使用时,可以用柔软的布或屏幕保护罩盖住显示器,减少灰尘积累。

正确的清洁和保养方法可以有效延长液晶显示器的使用寿命并保持良好的显示效果。


液晶与显示

By admi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