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缘由漫画】

有些漫画作品,初看之下令人费解。故事线索似乎中断,角色行为没有逻辑,画面跳跃,对白不知所云,读完也摸不着头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缘由漫画”。它不是一个严谨的流派定义,更多是一种读者和创作者对这类作品表现形式的概括性描述。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样貌?为何存在?又该如何去接触和理解?

无缘由漫画,它具体「是什么」样的?

与其说它“没有缘由”,不如说它的“缘由”并非以我们习惯的叙事逻辑呈现。具体来说,无缘由漫画的特征可能体现在:

  • 叙事断裂或缺失:没有清晰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情节往往是片段化的,甚至每个分镜之间都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连接。可能前一格还在室内对话,下一格就突然出现在外太空,中间没有任何过渡或解释。
  • 角色行为不可预测:角色的行动不符合常理,动机不明。他们可能突然做出荒谬的举动,说出不相关的话,或者其性格和状态在不同分镜中发生剧烈变化。

  • 画面充满跳跃和不协调感:图像元素可能突然切换风格、比例失调,或者出现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场景和物体。分镜间的构图、视角、时间和空间关系可能是混乱的。
  • 对白与情节脱节:文字内容(包括对白、旁白、拟声词)可能与画面内容几乎没有关联,或者文字本身就是由随机词语、重复的短句或意义不明的符号组成。
  • 专注于瞬间或氛围:它不追求讲述一个完整故事,而是试图捕捉某种 fleeting(转瞬即逝)的感受、一种纯粹的视觉冲击、一个突兀的意象,或者仅仅是创造一种独特、古怪、甚至压抑或滑稽的氛围。

它并非全然“无意义”,而是其意义深埋于形式之下,或者存在于读者观看时产生的联想和感受之中,而非创作者预设的、可以用传统方式解读出来的故事情节或主题。它更接近于视觉诗、抽象艺术,或者是一种意识流的漫画表达。

「为什么」会有人创作这类漫画?

创作无缘由漫画的动机多样且私人,绝非为了遵循某种潮流或迎合大众。一些常见的创作驱动力可能包括:

  • 摆脱叙事束缚:传统的漫画创作需要考虑故事逻辑、角色弧光、节奏控制等诸多要素,这对于一些创作者来说可能是负担。无缘由漫画允许他们仅仅因为“想画这个画面”、“想画这个表情”、“想写这句对白”而落笔,无需为后续如何发展而烦恼。
  • 探索纯粹的视觉表现:对于醉心于图像本身的创作者而言,无缘由漫画是尝试非传统构图、色彩运用、线条风格、甚至媒材的可能性。他们可能更关注如何通过画面直接引发读者的感觉或情绪反应,而不是通过情节来传达信息。
  • 表达潜意识或破碎的思绪:人类的思维并非总是逻辑线性的。梦境、突如其来的灵感、无关联的思绪片段等等,都很难用传统的叙事方式呈现。无缘由漫画提供了一种直接捕捉这些难以名状的精神碎片的媒介。
  • 一种快速的创意宣泄:有时候,创作者可能只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具体的画面或想法,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无缘由漫画允许他们迅速地将其表达出来,无需构建庞大的世界观或人物关系。它可能是一个瞬间的灵感爆发。

  • 挑战和戏谑传统漫画:通过打破约定俗成的规则,无缘由漫画也是对主流叙事模式的一种反思、实验或甚至善意的嘲讽。它在问:“漫画除了讲故事,还能做什么?”
  • 纯粹的个人乐趣或恶趣味:有些时候,创作的唯一理由就是创作者觉得“这样画很有趣”、“这样组合很怪但很爽”,或者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独特的幽默感和恶趣味。

这些作品往往是创作者个人内心世界的直接投射,不一定是为了与读者“沟通”一个明确的信息,更多是邀请读者进入他们独特的感知领域。

读者「为什么」会阅读和喜欢它?

无缘由漫画的读者群体相对小众,但其吸引力同样独特:

  • 寻求新奇和意外:厌倦了公式化剧情的读者,在无缘由漫画中找到了完全不可预测的新鲜感。每一次翻页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和思维跳跃。

  • 享受解谜的乐趣(即使没有答案):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本能地试图寻找关联、构建意义。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脑力游戏,即使最终放弃寻找明确含义,体验那种思维“卡住”或“漂浮”的感觉也很有趣。
  • 被独特的风格和氛围吸引:很多无缘由漫画的魅力在于其强烈的个人风格、怪诞的想象力、或营造出的独特情绪(如荒诞、孤独、压抑、空虚、戏谑)。读者可能仅仅是喜欢上这种“调调”。
  • 感受纯粹的图像冲击:对于视觉敏感的读者,无缘由漫画提供了纯粹的视觉享受或冲击。他们可以放下对故事情节的依赖,专注于欣赏每一格画面的构图、线条、表现力。
  • 与创作者的潜意识共鸣:虽然没有明确的故事,但读者可能在某个突兀的画面、一句奇怪的对白中,意外地捕捉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情感或想法,从而产生一种奇特的共鸣。
  • 逃离逻辑和现实:在需要处处讲究逻辑和因果的现实世界中,无缘由漫画提供了一个全然不按牌理出牌的“安全区”,让大脑可以暂时放松对逻辑的严苛要求,享受思维的漫游。

阅读无缘由漫画,更像是一种体验而非理解,一种接受而非分析。

「哪里」可以找到无缘由漫画?

这类作品通常不会出现在主流的漫画杂志或大型商业平台上,它们更活跃于:

  • 创作者的个人网站或博客:许多无缘由漫画是艺术家在个人空间里自由发布的实验性作品。
  • 社交媒体平台:Twitter (X)、Instagram、Tumblr 等是艺术家分享这类短篇或单页作品的常见平台,通常以图片或短视频形式发布。
  • 线上漫画分享社区:一些允许独立创作者自由上传作品的在线平台(例如Pixiv、deviantArt 或一些国内的漫画社区),在其中可以找到专门或兼职创作无缘由风格的作者。
  • 独立的漫画合集或杂志:一些小型的、专注于实验性或地下漫画的出版物可能会收录这类作品。这通常需要通过艺术书店、展会或线上独立出版平台获取。

  • 线下漫展(尤其是同人展):在同人志区域,许多艺术家会展出和销售自己创作的非主流、实验性作品,其中就包含大量无缘由风格的短篇集或小册子。
  • 特定的网络论坛或讨论组:在一些专注于艺术、亚文化或实验漫画的网络社区中,用户会分享和讨论这类作品。

寻找无缘由漫画需要一些探索精神,因为它们分散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和独立出版的缝隙中,往往没有集中的入口。

关于作品「多少」的问题

要量化“无缘由漫画”的数量非常困难,因为它不是一个正式的分类,作品形态也极其自由,可以是一个单页、几页的短篇、一个持续更新但没有连贯故事的系列,甚至是包含在其他作品中的实验性段落。

可以肯定的是,创作和分享这类作品的艺术家数量并不少。许多漫画家,即使以创作叙事漫画为主,也会在社交媒体或个人作品集中发布一些具有无缘由风格的随笔或片段。它更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非主流的创作冲动,而非某个庞大流派下的海量作品。与其关注“有多少”,不如关注“有多少不同类型”和“有多少独特的声音”在以这种方式进行表达。它是一个持续存在且多样的创作领域。

由于其非商业性和实验性,大多数无缘由漫画可能只有少量读者或仅在小圈子内传播,但它们构成了漫画艺术丰富多样性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如何」创作一个无缘由漫画?

创作无缘由漫画没有固定的方法或规则,其核心在于放下传统的叙事包袱,跟随直觉和想法。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切入点:

  1. 从一个随机意象开始:脑海中突然浮现一个画面、一个奇怪的组合(比如一只飞行的香蕉和一栋会说话的房子),就以此为开端,无需考虑它从何而来,将它画出来。
  2. 利用自动书写或绘画:闭上眼或不经思考地随手涂鸦、写下随机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尝试将这些无关联的元素在分镜中组合起来。

  3. 打破因果链条:故意让故事中的事件没有逻辑连接。角色做一件事,然后突然出现在完全不同的地点做另一件不相关的事。
  4. 专注于感觉而非事件:尝试捕捉某种抽象的感觉(如焦虑、平静、荒谬、怀旧),然后寻找能够视觉化这些感觉的意象,并将它们排列组合。
  5. 随机化元素:写下一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然后随机组合它们来构建画面或对白。
  6. 修改或扭曲现实:从现实场景或普通情境出发,然后引入一个或多个非现实、不合理的元素,并观察它们如何与现实发生冲突或融合。
  7. 利用重复和变奏:重复使用某个画面、句子或符号,但在每次重复时做一些微小的改变或将其置于不同的上下文。

关键在于放下对“合理性”和“被理解”的执念,更多地专注于创作过程中的自由和实验乐趣。不需要精美的画工,有时粗糙甚至拙劣的线条反而能增强作品的荒诞或原始感。

「怎么」去理解或“看懂”无缘由漫画?

试图用传统方式“看懂”无缘由漫画往往会陷入困境。更有效的“观看”方式是:

  • 放下理解的预期:接受它可能没有明确的故事情节或要传达的信息。不要问“这是什么意思?”或“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是问“我看到什么?”、“它让我感觉如何?”。
  • 专注于当下:将注意力放在每一个独立的分镜上,感受它的视觉构成、线条、色彩(如果适用),以及它独立带来的冲击或情绪。
  • 进行联想,但不强求:画面和对白可能会引发你的联想,这很好,但不必试图将这些联想连接成一个统一的叙事或主题。让思绪自由发散。
  • 感受氛围和情绪:无缘由漫画往往在营造某种氛围或传达某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方面非常成功。尝试去感受作品整体或局部带给你的感觉(是压抑?轻松?困惑?有趣?)。
  • 欣赏其形式本身:从艺术的角度欣赏它的排版、构图、线条风格、创意的呈现方式,即使内容令人费解,形式本身也可能有其独特的美感或趣味。
  • 接受不确定性:拥抱那种不确定、不完整、不连贯的状态。无缘由漫画的魅力恰恰在于它不提供明确的答案,迫使读者面对混乱和非理性。

将阅读无缘由漫画视为一次探险或一场梦境:你无需理解梦境的逻辑,只需体验它带来的感受和意象。无缘由漫画正是通过打破常规,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漫画阅读和艺术体验。

无缘由漫画

By admi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