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的孩子,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书本、批改作业的红笔印记和时不时响起的电话声(通常是学生或家长打来的)的环境里。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不凡的教师。围绕着她,有许多让我感到好奇、不解、或者由衷敬佩的地方。这些疑问,也构成了我对她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的理解。
是什么?她是什么样的老师?
我的教师母亲是什么样的老师?用一个词来形容,我想是“润物细无声”。她不像一些老师那样声色俱厉,也不属于那种激情四射、充满表演力的类型。她更多的是一种沉静而有力的存在。
她教授的科目是中学语文。这是一门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情感和思维的学科。她的课堂通常是循序渐进的,从字词句的精讲,到段落篇章的赏析,再到写作方法的引导。她特别注重经典篇目的学习,常常引用古诗文来解释生活哲理。她的备课非常认真,每一篇课文,她都会查阅大量的资料,包括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不同的解读版本等,力求给学生呈现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体验。
在学生眼里,她或许不是最“酷”的老师,但一定是那个最值得信赖、最有耐心的老师之一。她会花很多时间倾听学生的烦恼,不仅仅是学习上的,还有成长中的困惑。她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几本心理学或教育类的书籍,可见她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
她常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我想,她一直在努力成为那个点火的人。
她的一天是什么样的?
母亲作为一名教师,她的“一天”常常是从清晨就开始的。很多时候,天还没完全亮,她就已经起床,或是在备课,或是在批改昨晚带回家的作业。
- 清晨:往往是阅读、备课或者修改教案的时间。
- 上班前:检查一下当天的课程安排,准备好教具或资料。
- 白天在学校:密集的课程、课间回答学生问题、处理班级事务、开会、教研活动。午休时间也常常被占用,可能是找学生谈话,也可能是和同事交流。
- 放学后:辅导学生、参加学校活动、值班,或者继续留在办公室批改作业。
- 晚上回家:短暂的家庭时间后,往往又回到书桌前,继续批改作业、备课,回复学生或家长的信息。
所以,她的“一天”并不仅仅是朝九晚五的几个小时,而是从清晨延伸到深夜的一段漫长时间。餐桌、客厅的沙发、甚至高铁上,都可能成为她临时的工作台。
为什么?她为什么选择成为教师?
我曾问过母亲,为什么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她说,是因为喜欢读书,更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她觉得教育是一份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工作,能看着一个个人在自己的引导下,慢慢开启智慧的大门,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她还提到,在她自己的学生时代,遇到过一些非常优秀的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她影响深远,让她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教育的魅力。她希望能将这份力量和魅力传递下去。
更深层的原因或许在于她对“人”的关注。她对每个学生都抱有期待,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她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更是帮助一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份信念,是支撑她在教育这条路上坚定走下去的重要动力。
为什么她在面对困难时依然坚持?
教师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她也会遇到不理解的家长、叛逆难管的学生、繁琐的行政事务、微薄的待遇以及社会时不时的误解。我曾看到她因为学生的误解而感到委屈,也曾见她为解决一个班级问题而焦头烂额。
但她总能很快地调整过来。我想,这源于她内心深处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她不是为了外界的赞誉或物质回报而工作,而是出于一种内在的驱动。当她看到一个学生因为她的帮助而进步,或者收到学生发来的感谢短信时,那些所有的困难和不快似乎都能烟消云散。那种看着生命成长的喜悦,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她的坚持,是一种源自职业信仰和个人价值的强大力量。
哪里?她在哪里教书?
母亲的教学地点相对稳定,她几乎把整个职业生涯都献给了同一所中学——一所位于我们生活城市的老牌重点中学。这所学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意味着学生的多样性和教学的挑战性。
她的主战场是教室,那三尺讲台是她挥洒汗水、播撒希望的地方。在那里,她用声音、眼神、板书和PPT,构建起一个又一个知识的世界。
不过,她的“教学场域”并不仅限于此。如前所述,家里的书房、客厅的沙发,甚至是带我去旅游时的酒店房间,都曾是她批改作业、备课的“哪里”。她的职业已经融入了她的生活,工作的足迹遍布她活动的每一个角落。
多少?她教了多少届学生?
母亲从师范学校毕业至今,已经投身教育事业超过三十年了。三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则意味着桃李满天下。
如果按照每年带一个班甚至多个班来计算,她亲手教导过的学生数量恐怕难以精确统计,少说也有几千人,多则可能上万人。这些学生分布在各行各业,有些可能已经为人父母,有些可能在世界各地。每一次听到她偶尔提起某个学生的近况,我都能感受到她作为一名教师的满足和骄傲。她教的不仅仅是一届届的学生,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段段共同成长的回忆。
她每天花多少时间在工作上?
这个问题很难给出一个固定的数字。在学校,她要保证至少八小时的工作时间,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回到家后,批改作业、备课、处理班级事务、与家长沟通等工作会占据她大量的个人时间。
粗略估计,在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的时候,比如期中期末,或者面临公开课、课题研究时,她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可能超过12甚至14个小时。即使在寒暑假,作为班主任,她也常常需要处理班级事务,或者参加学校安排的培训学习。教师这份职业,不是一份只在工作时间存在的职业,它更像是一种全情投入的生活方式。
如何?她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
这是我作为她的孩子,感受最深切也最心疼的地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变得模糊。母亲在努力平衡工作和家庭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她常常需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陪伴家人。晚上下班回家,即使再累,也会坚持和我交流几句,问问我一天的情况。周末,原本是难得的休息日,她也常常需要用来批改作业、备课,或者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为了不影响我休息或学习,她常常一个人在书房工作到深夜。
这种平衡,更多的是一种取舍和妥协。她给了学生大量的爱和时间,留给家庭的精力自然就相对有限。但我知道,她一直在尽力做好两者。她会在重要的家庭时刻尽量推掉工作,会在我需要她的时候放下手头的事情。她的爱不是用时间长度来衡量,而是用陪伴的质量和默默的支持来体现。她的平衡之道,是一种用爱和责任构筑的坚韧。
她如何与学生沟通?
母亲在与学生沟通方面,我认为最突出的特点是“真诚”和“耐心”。她从不敷衍学生的问题,无论是学习上的困惑,还是生活中的烦恼,她都会认真倾听,然后给出自己的建议。
她善于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不摆架子,不居高临下。她会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甚至家庭背景。这让学生感到被尊重和被关注。
对于犯错的学生,她不是简单地批评惩罚,而是会花时间了解原因,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的根源,并引导他们改正。她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改变的,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足够的耐心。这种沟通方式,使得她在学生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不是因为严厉,而是因为真诚和关爱。
怎么?她是怎么影响我的?
我的教师母亲对我的人生轨迹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首先,她让我深刻理解了“责任”和“奉献”这两个词的分量。我亲眼见证了她为了教育事业付出的辛劳,让我明白任何一份事业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
其次,她的职业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我对知识的敬畏和对阅读的兴趣。家里的书总是最多的,她也常常鼓励我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从她身上,我学到了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她教会了我如何去爱和去理解他人。作为一名教师,她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和家长,需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我看她如何用耐心和智慧去化解矛盾,如何去理解不同人的处境和想法。这让我学会了 empathy(同理心),学会了换位思考。
当然,她对我最大的影响还是在教育理念上。她让我明白,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成绩,更是人格的培养,是帮助一个人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方向。这种理念,无论我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会深深地影响我与人相处的方式,以及我看待世界和人生的角度。
作为教师的孩子,我也常常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既有来自外界的期待,也有来自母亲职业榜样的力量。但更多的是一种骄傲和感恩,骄傲于她所从事的神圣职业,感恩于她为我和无数学生付出的辛勤和爱。
结语
我的教师母亲,她只是中国千千万万普通教师中的一员。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家喻户晓的名声。但她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用三十余年的光阴,默默耕耘,点亮了无数孩子前行的道路。
围绕着她,那些关于是什么、为什么、哪里、多少、如何、怎么的问题,最终都汇聚成了我对她深深的理解和敬意。她用自己的平凡,诠释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不凡;她用自己的坚守,书写着爱与奉献的篇章。她是我的母亲,更是我心中永远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