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英雄榜”是什么?它的故事源头在哪里?

当我们谈论“封神英雄榜”时,通常指的是源自中国明代古典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故事体系。这部小说是整个“封神”故事的根基,描绘了商末周初时期一场波澜壮阔的神魔人混战,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和周朝的兴起,以及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的册封。

它的故事源头,明确来说就是这部《封神演义》。虽然作者的身份有争议,多数认为是许仲琳所著,但其内容博大精深,融合了历史演义、神话传说、道教仙术等多种元素,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观。

故事的核心冲突和起因是什么?为什么会爆发这场“封神”之战?

“封神”故事的核心冲突围绕着商朝与周朝的更迭展开,但其深层原因和推动力则源于天界。起因是商纣王在女娲宫进香时题了一首亵渎女娲娘娘的诗,惹恼了女娲。女娲认为商朝气数已尽,便派遣轩辕坟里的千年狐狸精(后来附身妲己)、玉石琵琶精、九头雉鸡精去迷惑纣王,加速商朝的覆亡,以此顺应天命。

与此同时,天上的仙人也面临一场“杀劫”。昆仑山玉虚宫的元始天尊、金鳌岛碧游宫的通天教主、以及人教的老子,三教门下弟子众多,修为有高有低,但有不少人犯了杀戒,需要通过这场战争来应劫、清理门户。鸿钧老祖(三教教主的师父)预见到这场杀劫,便定下了“封神榜”,需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来填补天庭的空缺,而这场商周大战就成为了完成封神榜的战场。因此,这场战争不仅是凡间的王朝更迭,更是仙人世界的因果了断和神位分配。

“封神英雄榜”里有哪些主要角色?他们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封神英雄榜”的故事体系中角色众多,涵盖了凡人、仙人、妖魔等。以下是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主要角色:

西岐(周朝)方面:

  • 姜子牙: 故事的核心人物,奉元始天尊之命下山,主持封神大业。他原本是凡人修道,道行不高,但智慧超群,是西岐阵营的灵魂人物和军事统帅。他手持打神鞭、杏黄旗等法宝。
  • 哪吒: 灵珠子转世,陈塘关李靖之子。莲花化身,拥有三头八臂等多种形态变化,脚踩风火轮,手持火尖枪、乾坤圈、混天绫等顶级法宝,是周营中武力最强、冲锋陷阵的先锋。性格刚烈,敢作敢为。
  • 杨戬: 玉鼎真人弟子,梅山七怪之一,有七十二般变化(地煞数),精通法术,实力强大,且冷静沉着,是周营中不可或缺的智勇之士。
  • 雷震子: 西伯侯姬昌的第一百个儿子,云中子在燕山收养的弟子。长相奇特,背后生有风雷双翅,力大无穷,能日行千里,是周营的重要战力。
  • 姬昌(周文王): 西伯侯,仁德的明君,经历了被纣王囚禁等磨难,为伐商奠定了基础。

  • 姬发(周武王): 姬昌之子,继承父亲遗志,最终率领大军伐灭商朝,建立了周朝。
  • 阐教众仙: 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金仙(如太乙真人、玉鼎真人、广成子等)以及他们的徒弟(如黄天化、土行孙等),是周营的主要神仙力量,他们下山助周伐商。

朝歌(商朝)及截教方面:

  • 商纣王: 故事前期的天下共主,因亵渎女娲而引来灾祸,后被妲己迷惑,成为残暴荒淫的暴君,最终导致商朝灭亡。
  • 妲己: 受女娲之命下界的千年狐狸精,附身在美女苏妲己身上。她妖媚惑主,残害忠良(如比干),制造炮烙、虿盆等酷刑,是商朝覆灭的直接推手之一。
  • 申公豹: 元始天尊门下,与姜子牙同门。因嫉妒姜子牙被选中主持封神,而投靠商朝,并四处游说截教及旁门左道的仙人下山助商,是导致许多仙人丧命、应劫的关键反派。他的口头禅“道友请留步”往往意味着有人要遭殃。
  • 闻仲: 商朝太师,武艺高强,法力不俗,忠心耿耿,是商朝后期最坚实的屏障。座下有墨麒麟,手持雌雄双鞭。他死后被封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是雷部正神之首。
  • 截教众仙: 通天教主门下弟子众多,实力强大,包括赵公明、三霄娘娘、多宝道人、金灵圣母等等。他们在申公豹的鼓动下纷纷下山助商,与阐教仙人展开了激烈的斗法,许多人最终应劫身亡,榜上有名。

“封神”的过程具体是怎么样的?“封神榜”是如何作用的?

“封神”的过程并非由姜子牙随意指定,而是遵循着既定的规则和名单——“封神榜”。这张榜单由鸿钧老祖拟定,交给元始天尊,再由元始天尊交由姜子牙执行。

具体来说:

  1. 名单的由来: 封神榜上记载了需要填补天庭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空缺的名单。这些名额主要是为那些在仙人杀劫中死去、但根行尚浅或缘分未到无法成就更高果位的阐教、截教、人教弟子以及一些德行高尚的凡间将士准备的。
  2. 战争作为手段: 商周之战是完成封神榜的手段。无论是助周还是助商,只要是在这场战争中死去、且名字在封神榜上的,他们的魂魄就会被引往封神台。
  3. 姜子牙的职责: 姜子牙负责建造并坐镇封神台,收集战争中死亡的各路人马的魂魄。战争结束后,所有榜上有名者的魂魄齐聚封神台。
  4. 最后的册封: 战争结束后,姜子牙在岐山筑起封神台,元始天尊下凡,将三百六十五位应劫身亡的忠臣、将士、仙人魂魄,根据生前的表现和修为,一一敕封为天庭的各部正神,包括雷部、火部、瘟部、斗部等等。姜子牙自己因为是奉命行事,且有凡间福禄,所以并未成仙,也没有被封神,而是享有人间富贵,后修道成正果。

封神榜的作用就像是一个死亡名册和神位分配表,它规定了谁将在这场杀劫中死去并获得神位,确保了天庭体系的完善和三教杀劫的终结。

故事中有哪些具体的事件和厉害的法宝?它们是如何影响战局的?

“封神”故事充满了各种神奇的法宝和惊心动魄的战役。这些元素极大地丰富了故事的奇幻色彩,也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具体的重大事件:

  • 文王吐子: 商纣王听信谗言,将西伯侯姬昌囚禁,并送去其长子伯邑考的肉做成的肉饼给姬昌吃。姬昌明知是儿子的肉,为了脱险只能忍痛食下,后被释放,在路上将肉饼吐出,化为兔子。这一事件凸显了纣王的残暴和姬昌的仁忍。
  • 姜子牙渭水访贤: 姜子牙在昆仑山学道四十年后下山,在渭水边以直钩垂钓,并非为了钓鱼,而是等待明主。最终被求贤若渴的周文王发现,拜为丞相,开启了伐商大业。
  • 哪吒闹海: 少年哪吒在陈塘关因洗澡不慎,用混天绫搅动东海,打死龙王三太子敖丙并剥皮抽筋,后又打死龙王李艮。为了不连累父母,哪吒削骨还父、削肉还母自尽。后在太乙真人的帮助下,以莲藕重塑肉身复活。这是哪吒传奇经历的开端。
  • 闻太师征西: 商朝太师闻仲在得知西岐反叛后,率领大军东征,请来了许多截教仙人助阵,与周营展开了多次大战,包括十绝阵等,是商朝方面最强的抵抗力量,给周营造成了巨大威胁。
  • 万仙阵/诛仙阵: 截教教主通天教主为报门人弟子被杀之仇,亲自摆下的绝世大阵,引来了老子、元始天尊甚至西方教的准提道人和接引道人等多位圣人级别的强者前来破阵。这是封神大战中最宏大、最关键的神魔决战,标志着三教争斗的高潮。

著名的法宝:

  • 打神鞭: 姜子牙的法宝,鞭长三尺六寸五分,有二十一节,每一节有四道符印,共八十四道符印。此鞭专打名列封神榜上的神仙,打在身上疼痛难忍,无法抵挡。对未上榜者则无用。
  • 混天绫、乾坤圈、风火轮: 哪吒的标志性法宝。混天绫可变长变短,能束缚敌人;乾坤圈威力巨大,能砸死或砸伤神仙;风火轮能让哪吒风驰电掣,日行千里。
  • 金刚琢: 老子的法宝,形似镯子,无物不套,能套兵器、套人,甚至套住法宝,是极为厉害的控制型法宝。
  • 定海珠: 原是燃灯道人的法宝,后被赵公明夺去,使其拥有能与阐教十二金仙匹敌的实力。此珠共二十四颗,发出五色毫光,能颠倒四时,昏迷!,打在人身上!!
  • 捆仙绳: 惧留孙的法宝,能自动飞出捆住敌人,使其无法动弹。
  • 陆压道人的飞刀: 外形像个葫芦,里面放出一道白光,光中有一物,有眉有眼,架在白光上,要取哪个人首级,只要那人看他一眼,立刻身首异处。需要念咒“请宝贝转身”。是极为诡异且强大的法宝。
  • 斩仙飞刀: 陆压道人的另一个法宝,也是一个葫芦放出白光和飞刀。

这些法宝和事件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封神”故事中高潮迭起的斗法和战争场面,展现了那个神魔并存时代的奇幻景象。

“封神英雄榜”除了小说,还以多少种或什么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封神演义》这部原著小说,由于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戏剧性,早已超越了文学本身,被改编成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化作品。虽然无法给出确切的“多少”个具体作品数量,但我们可以列举其呈现的主要形式:

  • 电视剧集: 这是《封神演义》最常见和影响力最大的改编形式之一。从早期的老版《封神榜》(如傅艺伟主演的版本)到后来的新版(如范冰冰版、王丽坤版等),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电视剧层出不穷,各有侧重,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
  • 电影: 包括真人电影和动画电影。动画电影如《哪吒闹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都取材于封神故事中的哪吒部分。真人电影也有不同的版本尝试呈现整个封神世界或其中的片段。
  • 动画片: 除了电影,也有电视系列动画片,将封神故事以动画形式呈现给年轻观众。
  • 漫画/连环画: 早在电视剧普及之前,连环画就是许多人了解封神故事的重要途径。后来的漫画作品也常常以此为蓝本进行再创作。
  • 戏曲: 《封神演义》中的许多故事和人物是传统戏曲(如京剧、评剧等)的常见题材,如《哪吒闹海》、《长乐坡》等,通过戏曲的舞台形式流传。
  • 电子游戏: 许多以中国古代神话为背景的角色扮演游戏(RPG)或策略类游戏都会借鉴封神演义的设定和人物,甚至直接以“封神”为主题开发游戏。
  • 小说续写或衍生作品: 一些作者会基于封神的世界观和人物进行续写或创作新的故事。

可以说,《封神演义》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的元素,在现代社会通过多种媒体形式持续地被解读、演绎和传播,使得“封神英雄榜”的概念在更广泛的人群中流传开来。


封神英雄榜

By admi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