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某些网络文学领域,尤其是耽美(Boys’ Love)小说中,“娘娘腔小说”成为了一个常被提及的概念。这个词汇本身可能带有刻板印象甚至争议,但在特定语境下,它用来指代一类包含具有特定气质或性格男性角色的作品。那么,这类小说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存在并受到部分读者欢迎?我们可以在哪里找到它们?这类角色通常是如何被描写的?以及我们该如何去理解或欣赏这类作品?

什么是“娘娘腔小说”?

“娘娘腔小说”并非一个正式的文学分类,它更像是一种基于角色特点的通俗称谓。这类小说通常指的是那些以男性为主角,并且其中至少一位主角(通常是受方,即故事中的“零”)具有一些在传统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中被认为是偏向女性的气质、性格或行为方式的作品。

角色的气质与特征

这类角色并非简单地模仿女性,而是可能表现出以下部分或全部特征:

  • 外形特征:可能被描写得秀美、纤弱、皮肤白皙、五官精致,有时会喜欢穿着颜色鲜亮或款式柔美的服装,或者对外表打扮比较讲究。
  • 性格特征:可能温柔、善良、敏感、爱哭、容易害羞、情感丰富、依赖性较强,或者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比较被动。
  • 行为方式:可能动作比较轻柔、语调比较软糯、喜欢一些传统上被认为是女性化的爱好(如烹饪、园艺、手工、逛街),或者在遇到困难时倾向于寻求保护而非主动出击。
  • 心理活动:可能心思细腻,容易感知他人情绪,对感情表达比较直白或含蓄内敛但情感强烈。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角色是否被贴上“娘娘腔”的标签,往往取决于其身上符合上述刻板印象特征的程度和组合。很多这类角色并非只有这些特征,他们也可能同时拥有坚韧、聪明、有才华、执着等其他复杂的面向。

常见的作品类型

这类角色最常出现在耽美小说中,构成故事中的一对或多对男性情侣关系。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一些男性主角(即使不是耽美)如果表现出显著的非传统阳刚气质,也可能被部分读者归入此列,但这相对少见。因此,在讨论“娘娘腔小说”时,基本可以默认为涉及耽美或具有强烈类耽美元素的男性向或无CP(无感情线)小说。

为什么会有这类小说及角色受欢迎?

这类小说和角色的存在及受欢迎,可以从读者和创作者两个角度来理解。

读者的吸引点

对一部分读者而言,这类角色的吸引力在于:

  • 打破单一刻板印象:现实世界中男性气质是多元的,但在传统叙事中往往强调刻板的阳刚形象。这类角色提供了一种对男性气质更广泛的想象,让读者看到男性也可以温柔、敏感、美丽,这对于厌倦了“霸道总裁”或“硬汉”唯一模式的读者来说,是一种新鲜感和解放。
  • 形成鲜明反差:在耽美小说中,这类角色常与一个更具传统阳刚气质的伴侣(攻方)配对。这种“柔弱”与“强大”、“阴柔”与“阳刚”的结合,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萌和互补性,满足了读者对特定关系模式的偏好,比如保护欲、反差宠溺等。
  • 情感共鸣与代入:有些读者可能在性格上偏向内敛、敏感,他们更容易在这类角色身上找到情感上的共鸣,甚至进行自我代入,体验一种在现实中可能较少有机会展现或被理解的特质。
  • 审美趣味:对“美”的追求是普遍的,而这类角色往往在外形上被刻意描绘得精致、美丽,符合一部分读者对角色外形的审美偏好。
  • 情节推动:角色的某些特质(如敏感、容易受伤)可以在情节中制造矛盾和冲突,推动故事发展,增加戏剧性。

创作者的视角

对于写作者而言,塑造这类角色可能是出于:

  • 探索人物多样性:创作者希望笔下的人物丰富多彩,不局限于既定模式。描绘具有非传统男性气质的角色,是对人物弧光和性格复杂性的一种探索。
  • 构建特定关系动态:某些故事主题或情节需要特定类型的角色来推动。一个温柔敏感的角色,可能更容易被伤害,从而激发伴侣的保护欲;或者其细腻的情感能更好地展现爱情的复杂性。
  • 响应读者需求:在网络文学市场,读者偏好对创作有一定影响。如果某一类型的角色受到欢迎,创作者可能会倾向于创作类似的角色以吸引读者。
  • 个人创作偏好:一些创作者本身就对描写这类具有独特气质的人物更感兴趣,认为他们更有趣或更能承载特定的故事寓意。

在哪里可以找到“娘娘腔小说”?

寻找这类小说,主要集中在几个领域:

  • 网络原创文学平台:这是最主要的阵地。许多大型和中小型网络文学网站都有丰富的耽美小说资源。你可以在这些网站上浏览不同的分类、排行榜,或者通过其他读者的书单和推荐来寻找。
  • 读者社区与论坛:在专门讨论网络文学、耽美小说或特定CP的在线社区、论坛、贴吧等地方,读者会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发布推荐书单。在这里通过交流,很容易找到符合你偏好(包括这类角色设定)的作品。
  • 推荐列表与书单:许多热心读者或网站编辑会整理各种主题的书单,例如“温柔受文推荐”、“美强惨受盘点”等等。浏览这些书单是快速找到目标作品的有效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包含这类角色的作品都会被明确标记为“娘娘腔小说”。你可能需要通过阅读文案、章节试读或者读者的评论(提及角色的性格、外形等)来判断角色是否符合你的预期。

这类小说中角色的常见塑造方式?

虽然笼统地被称为“娘娘腔”,但这类角色在具体作品中呈现出多样性,他们的塑造方式多种多样:

  • 程度差异:有些角色可能只是外形比较柔美,性格依然坚韧;有些可能只是特定场合下(比如在伴侣面前)才会表现出娇弱的一面;而有些则可能从外形到性格、行为都比较符合刻板印象。
  • 反差与成长:很多作品会利用角色的这种特质与环境或其他角色的冲突来推动其成长。一个表面柔弱的角色,可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惊人的勇气、智慧或才华,颠覆读者最初的印象。
  • 功能性设定:角色的特定气质可能服务于情节,比如需要一个容易受伤的角色来制造危机,需要一个心思细腻的角色来解开谜团,或者需要一个擅长特定“非阳刚”技能的角色来推动故事。
  • 与其他角色的互动:这类角色与伴侣的互动是塑造的重点。他们的“柔”往往是为了反衬伴侣的“强”,或者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丰富了两人关系。他们也可能与其他配角形成有趣的对比或互动。
  • 内在力量的挖掘:优秀的作者不会让角色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气质上,而是会挖掘他们内心的世界、坚持的信念、隐藏的优势,让角色更加立体和有深度。例如,一个看似娇弱的艺术家,可能有着对艺术无比执着的强大内心。

总的来说,角色的塑造取决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功力。一些作品可能流于刻板印象,将角色写得扁平;而另一些则能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呈现出一个复杂、有魅力、虽有非传统气质但依然坚强独立的个体。

如何理解或欣赏这类小说?

对于这类小说,抱着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欣赏是很重要的:

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人性百态和作者想象力的反映与投射。理解和欣赏各类作品,首先需要放下既有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尝试从作者构建的世界和角色的视角去感受。

  1. 聚焦故事本身:抛开角色的刻板印象标签,将注意力放在故事的情节、人物关系、世界观设定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上。把这类角色看作是构成故事整体的一个部分,评估他们对叙事的贡献。
  2. 关注人物复杂性:不要只看到角色的“娘娘腔”一面,尝试去发现他们的其他特质、动机和成长。很多这类角色在温柔的外表下隐藏着坚韧、聪明或独特的才华。
  3. 理解审美多元:承认人们对角色气质和外形的审美是多元的。一部分读者就是会被这类角色的特定气质所吸引,这与喜欢其他类型角色的偏好一样,都是个人审美选择。
  4. 认识到虚构性:文学作品是虚构的。这类角色是作者创造出来服务于特定叙事目的的。他们的存在和受欢迎,更多地反映了读者在虚拟世界中的审美偏好和情感寄托,不应简单等同于对现实中特定人群的评判。
  5. 寻找高质量的作品:就像其他任何类型的小说一样,这类作品中也有质量高下之分。寻找那些人物塑造立体、情节合理引人、情感真挚细腻的作品,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欣赏这类设定可能带来的独特魅力。

总而言之,“娘娘腔小说”是特定文学领域内一种基于角色气质的通俗称谓,其核心在于塑造具有非传统阳刚特质的男性角色,常出现在耽美叙事中。它们的存在满足了部分读者多元化的审美和情感需求,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探索人物和关系多样性的空间。通过开放的视角,聚焦作品本身,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类小说所呈现的世界和人物。

By admi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