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威尔逊总统?

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是美国第28任总统,任期从1913年至1921年。他是一位民主党人,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源于他在国内推行的进步主义改革以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扮演的关键角色,特别是他关于国际和平与国际联盟的构想。

他是唯一一位拥有博士学位并担任过大学校长的美国总统(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在步入政界前,他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

总统之前的生涯:哪里出生?如何走上政坛?

威尔逊出生在哪里?
他于1856年12月28日出生在弗吉尼亚州的斯汤顿(Staunton)。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主要在美国南部度过,经历了美国内战和重建时期。

他如何走上政坛?
威尔逊的职业生涯始于学术界。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最终于1902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作为校长,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声名鹊起。

1910年,他被民主党人推举参选新泽西州州长,并成功当选。在州长任内,他继续推行进步主义改革,打击腐败,提高政府效率,这使他成为全国瞩目的政治明星。

到了1912年总统大选,共和党内部因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与威廉·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的分裂而力量削弱。威尔逊作为民主党候选人,凭借其改革者形象和清晰的政治纲领(被称为“新自由”),在“三足鼎立”的竞选中获胜,顺利入主白宫。

国内改革议程:推出了哪些重要法案?

威尔逊是一位坚定的进步主义者,他在第一个任期内推动通过了许多重要的国内改革法案,旨在限制垄断、保护消费者和劳工权益。他的主要政策纲领是“新自由”。

他推行的主要法案包括:

  1. 《安德伍德关税法》(Underwood Tariff Act, 1913):大幅降低了进口关税,旨在刺激竞争并降低物价。为了弥补关税收入的减少,该法案还重新引入了联邦所得税(基于美国宪法第16修正案)。
  2. 《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 1913):这是他最重要的国内成就之一。该法案创建了美国的中央银行系统——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Fed)。联邦储备系统由一个理事会和分布在全国的12家地区性联邦储备银行组成,旨在稳定货币供应、调节信贷和应对金融危机。
  3.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 1914):设立了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一个独立的政府机构,负责调查和制止不公平的商业行为和限制竞争的行为。
  4. 《克莱顿反托拉斯法》(Clayton Antitrust Act, 1914):作为1890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的补充,该法案更明确地列出了非法垄断行为,并豁免了劳工组织和农业合作社,使其免受反托拉斯法的起诉(意味着罢工、纠察等工会活动不再被简单地视为非法限制贸易)。
  5. 《亚当森法案》(Adamson Act, 1916):规定州际铁路工人实行每日工作八小时制,并对加班规定了工资。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规定工时的重要联邦法律。

这些改革措施显著重塑了美国经济和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和平构想:为何美国卷入一战?如何领导美国参战?

为何美国卷入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在欧洲爆发时,威尔逊总统最初宣布美国保持中立。他寻求通过外交途径结束冲突,并于1916年以“他使我们远离战争”为口号成功连任。

然而,随着战争的进行,特别是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Unrestricted Submarine Warfare)政策,美国的中立立场受到了严重挑战。德国潜艇击沉了包括载有美国公民的“卢西塔尼亚”号客轮在内的多艘船只。尽管德国一度承诺限制潜艇战,但1917年初,德国政府决定恢复无限制潜艇战,这意味着将击沉任何驶往英国水域的船只,无论其国籍。

雪上加霜的是,1917年1月,英国截获了著名的“齐默尔曼电报”(Zimmermann Telegram),电报显示德国试图拉拢墨西哥,承诺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开战,德国将在战后帮助墨西哥收回其在美国丧失的领土(包括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这份电报进一步激怒了美国公众和政府。

在德国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并击沉更多美国船只后,威尔逊总统认为美国的权利和安全受到威胁,中立已不再可能。1917年4月2日,他向国会发表演讲,请求宣战,并强调战争是为了“使世界安全民主”。国会于4月6日通过了宣战决议,美国正式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站在协约国(同盟国)一边。

他如何领导美国参战?
美国参战后,威尔逊政府迅速组织全国力量投入战争。

  • 军事动员:通过《选择性服务法》(Selective Service Act),实施了征兵制,迅速建立了一支庞大的远征军。
  • 经济和工业动员:成立了战时工业委员会等机构,协调工业生产,确保军需供应。政府对铁路、电报、电话等行业实施了临时控制。
  • 宣传与舆论控制:设立了公共信息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 Information),通过各种媒介宣传战争目标,争取民众支持。同时,也通过了《间谍法》(Espionage Act)和《煽动叛乱法》(Sedition Act),压制反战言论和异议声音,这在后来引发了争议。
  • 财政筹集:通过发行“自由债券”(Liberty Bonds)等方式,筹集战争所需资金。

到1918年,大量的美国军队抵达欧洲前线,他们的到来极大地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并对战争的最终走向产生了关键影响。

“十四点”和平计划是什么?
在战争尚未结束时,威尔逊总统就开始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持久的和平秩序,以避免未来的世界大战。1918年1月8日,他在国会发表了著名的“十四点计划”(Fourteen Points)演讲,提出了他关于战后世界和平的构想。

“十四点”是一系列原则,旨在解决战争的根本原因,并建立一个新的国际体系。其中的关键点包括:

  • 公开外交,废除秘密条约;
  • 海上航行自由;
  • 消除贸易壁垒;
  • 裁减军备;
  • 公正解决殖民地要求,考虑被统治民族的利益;
  • 从被占领土撤军;
  • 民族自决权;
  • 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联合”(General Association of Nations),以提供各国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相互保证。

最后一点,即建立一个国际性组织来维护和平,是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中最核心,也是他最看重的部分。这个组织后来被称为“国际联盟”。

《凡尔赛条约》与国际联盟:条约在哪里签署?国际联盟是什么?为何他力推国联?

《凡尔赛条约》在哪里签署?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11日停战后,战胜国于1919年初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商讨战后安排及对战败国的处理。会议的主要决策者是“四巨头”: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和意大利首相奥兰多。

会议的成果之一是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Treaty of Versailles)。该条约于1919年6月28日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Hall of Mirrors)签署。

国际联盟是什么?为何他力推国联?
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是根据《凡尔赛条约》而成立的第一个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其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它的主要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实现国际和平与安全。联盟的成员国承诺通过集体安全、裁军以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来防止战争。

威尔逊总统是国际联盟最主要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他将其视为实现其“十四点”和平计划的关键,认为只有建立这样一个机制,各国才能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分歧,共同抵制侵略,从而避免未来战争的发生。对他而言,美国的参战不仅仅是为了打败德国,更是为了建立一个基于法律和集体安全的国际新秩序。他相信国际联盟能够超越传统的权力政治和秘密外交,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石。因此,他在巴黎和会上不遗余力地争取将建立国际联盟的条款纳入和平条约,甚至在其他问题上做出妥协,以确保国联的诞生。

美国国会阻力:他如何试图通过条约?为何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尽管威尔逊总统是国际联盟的主要设计师,讽刺的是,美国最终并没有批准《凡尔赛条约》,也因此未能加入国际联盟。

他如何试图通过条约?
根据美国宪法,任何条约都需要获得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的批准才能生效。威尔逊总统从巴黎回到美国后,面临参议院强大的反对声音。为了争取批准,他首先在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出席听证会,解释条约和国联的意义。当发现国会阻力巨大时,他决定采取直接诉诸民众的方式。1919年秋天,尽管健康状况不佳,他还是进行了一场穿越全国的巡回演讲,向美国人民解释《凡尔赛条约》的重要性以及美国加入国际联盟的必要性。他希望通过公众支持来向参议院施压。

为何美国没有加入国联?国会反对的程度如何?
美国参议院对《凡尔赛条约》的反对主要来自两派:

  • “不可调和派”(Irreconcilables):由少数坚定的孤立主义者组成,无论如何都反对美国加入国际联盟,认为这会永久性地卷入欧洲事务,牺牲美国的主权和行动自由。
  • “保留派”(Reservationists):由参议院多数党(共和党)领袖亨利·卡伯特·洛奇(Henry Cabot Lodge)领导。他们并非完全反对国联的概念,但对条约特别是国联盟约中的一些条款表示担忧,尤其是第九条和第十条。他们担心这些条款(特别是第十条关于集体安全的承诺)会迫使美国卷入未来的战争,而无需国会宣战。他们提出了一系列“保留条款”,要求在批准条约时附带这些限制性条件,以保护美国国会在外交和军事行动上的权力。

威尔逊总统拒绝接受任何修改或保留条款,认为这会削弱国联的效力,并破坏其集体安全机制。他坚持要求参议院批准未经修改的原始条约。这种“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全盘拒绝”的强硬立场,以及他在巡回演讲期间中风导致健康状况急剧恶化(这影响了他与国会协商的能力),使得妥协变得不可能。

最终,参议院在1919年和1920年两次投票都未能以必要的三分之二多数批准《凡尔赛条约》(包括其中国联盟约的部分)。国会反对的程度足以阻止条约获得批准,尽管公众舆论对加入国联并非完全反对,但国会的制衡权最终占据了上风。因此,尽管国际联盟因威尔逊的推动而建立,美国却从未成为其成员国。这被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是国际联盟早期软弱和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重要细节:健康状况、民权立场等

他的健康状况如何?
威尔逊总统在任内遭遇了严重的健康问题。1919年10月,在他为争取《凡尔赛条约》批准而进行全国巡讲期间,他遭遇了一次严重中风(Stroke),导致其身体左侧瘫痪。这次中风极大地削弱了他履行总统职责的能力,并对他在任期剩余时间内的决策和与国会的互动产生了负面影响。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多时间里,他的健康状况一直不佳,许多总统事务实际上由他的妻子伊迪丝·威尔逊(Edith Wilson)和其他幕僚代为处理,尽管白宫试图对外隐瞒其病情的严重程度。

他在民权方面的立场是什么?
尽管威尔逊在经济和政治改革方面表现出进步主义倾向,但他在种族问题上的立场却具有争议性,甚至可以说是倒退的。他是一位出生于南方的总统,持有当时南方普遍存在的种族隔离观点。在他的政府中,联邦政府部门中长期以来建立的有限的种族融合被逆转,工作场所重新实行了隔离。他甚至在白宫放映了具有严重种族歧视色彩、颂扬三K党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Birth of a Nation),并在公众场合对该片表示赞赏(尽管后来有所收回)。这些行为在他执政期间和之后都受到了严厉批评,与他倡导的民主和自决等普世价值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担任了多少任总统?
伍德罗·威尔逊担任了两个完整的总统任期(1913-1921年)。

总的来说,威尔逊总统是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他在国内推动了影响深远的进步改革,在国际上则是一位理想主义的和平倡导者,试图构建一个基于合作而非对抗的世界秩序。他将美国带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战后努力塑造全球格局,但他在国内条约批准问题上的失败以及在种族问题上的立场也成为了其总统任期内不可忽视的方面。


威尔逊总统

By admi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