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的另一半骤然离世,世界的颜色往往瞬间褪去,留下的只有灰暗与空洞。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种“妻殇”带来的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巨大痛苦,更可能导致整个“人生崩毁”——曾经的生活结构、经济来源、社交圈乃至自我认知,都可能在 grief 的冲击下坍塌。而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这片废墟之上,为了最基本的生存,有人选择了一条极致边缘的道路:通过为生活而“写黄”,创作情色内容来维系生计。

这种“人生崩毁”具体表现为什么?

这不是一种抽象的悲伤概念,而是有其具体的、毁灭性的表现。首先是经济基础的崩塌。如果妻子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她的离去直接切断了收入来源。即使不是,巨大的精神打击也可能导致个体无力工作,失去原有职位,或根本无法投入正常的劳动市场。债务可能累积,生活费用无以为继。

其次是生活结构的瓦解。日常起居变得混乱不堪,曾经规律的生活被彻底打破。饮食不规律、睡眠障碍、个人卫生疏于管理,甚至可能无力打理住所, living environment 变得脏乱不堪。曾经共同规划的未来、共同承担的责任,现在都化为泡影。

再者是精神与情感的极度脆弱。深切的 grief 导致持续的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可能陷入自责、麻木或 extreme mood swings。社交功能几乎丧失,与亲友疏远,完全封闭在自己的痛苦之中。这种精神状态使得他们无法像常人一样思考和行动。

最后是自我认知的崩塌。曾经作为丈夫、家庭一员的角色消失了。 grief 和生活的双重打击让人产生强烈的无意义感和自我否定。找不到活下去的动力,甚至怀疑存在的价值。

为什么会选择“写黄”这条路?

在人生崩毁的极致状态下,选择“写黄”往往是多种绝望因素叠加的结果:

  • 低门槛与快速变现:相比于需要稳定工作技能或长期投入的职业,文字创作(尤其是面向特定市场的内容)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对于一个 mental state 极不稳定、无法承受传统工作压力的人来说,这是一条似乎触手可及的生存途径。情色内容在某些 online platforms 上有持续的需求,且变现 cycle 可能较短,能快速获得急需的生活费。
  • 匿名性与逃避:这种创作往往可以在高度匿名的状态下进行。对于一个 deep in grief 并可能感到羞耻或 socially isolated 的人来说,匿名提供了一种保护层,让他们不必面对外界的目光或评判。这是一种将自己藏起来,只与冰冷的市场进行交易的方式。
  • 情感抽离与麻木: grief 带来的情感麻木或极端抽离状态, paradoxically, 可能使得他们能够 detached 地去创作与个人情感 totally different 的内容。这种写作过程本身可能变成一种机械性的 labor,一种让自己 temporarily 忘记痛苦的 distraction,或一种通过制造虚假亲密来对抗现实孤独的扭曲方式。
  • 绝望中的唯一选择:在尝试了其他求生途径都失败后(可能是因为能力、状态或机会限制),写黄可能成为他们眼中唯一的、能立即产生 cash flow 的选项。这是一种被逼到墙角的无奈选择,而不是 passion or calling。

在哪里进行这种创作和交易?

这种“为生活写黄”的行为,其发生和交易的地点主要集中在网络的隐秘角落:

  • 付费内容平台:存在一些专门或允许发布付费文字内容的平台,作者可以在上面建立自己的专栏或发布 single pieces,读者付费阅读。平台可能抽取一部分佣金。
  • 地下文学论坛或社群:一些更加隐蔽的 online forums 或 private groups 专注于分享和交易情色文学。交易方式可能更加 informal,例如通过私信协商、第三方支付工具转账。
  • 个人网站或博客:一些作者可能搭建自己的简陋网站或博客,通过会员制或 direct payment 的方式出售内容。
  • 特定 app 或小程序:国内或国外的某些灰色地带的 app 或小程序,提供文字付费阅读功能。

这些平台和社群的特点往往是监管模糊、匿名性高、内容形式多样,且交易链条相对直接。

收入有多少?能否维持体面生活?

“写黄”的收入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通常难以维持体面的生活,更别提重塑崩塌的人生。收入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

  • 产量与速度:需要持续不断地创作大量内容,才能积累可观的收入。
  • 内容质量与市场受欢迎度:即使是情色内容,也存在迎合读者口味、写作技巧等问题。热门作者可能收入较高,但大多数人只能获得微薄的报酬。
  • 平台抽成与规则: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分成比例和提现规则,会影响最终到手的收入。
  • 政策风险:这类内容游走在法律边缘,平台或账号随时可能被封禁,导致收入中断甚至前期的努力付诸东流。

很多时候,收入只能勉强覆盖最基本的生活开销,比如房租、食物。它不是一份稳定的职业,而更像是一种 highly risky 的“日结”工作,收入充满不确定性, barely enough to survive。

如何在 grief 中进行这种情感抽离的写作?

这是整个情境中最痛苦和矛盾的部分。在深重的 grief 中创作看似 lighthearted 或 passionate 的情色内容, requires extreme levels of emotional compartmentalization or a profound state of numbness. 具体来说:

“当笔尖触及冰冷的屏幕,那些关于欲望、关于纠缠的文字流淌出来,仿佛与我 internal 的破碎毫无关联。我不是在感受,而是在 construction。大脑变成一台 machine,分析市场需求,拼凑情节,填充形容词。每一个字都是为了钱,为了活下去,与曾经的爱、失去的痛隔着一道无法跨越的深渊。有时候,我会突然停下来,看着自己写下的露骨句子,一阵恶心涌上来,不知道这究竟是谁的手,在写着谁的故事。”

这是一种高度分裂的状态。写作时,他们可能强迫自己进入一种工作模式,专注于技术层面——如何描写、如何构建场景、如何刺激读者。他们可能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完全隔离,甚至用 writing 的 act 本身来 block out 痛苦的回忆。然而,这种隔离是 fragile 的,痛苦随时可能在写作间隙、在看到某个触景生情的事物时袭来。这种持续的情感劳动和情感压抑,本身就是对 mental state 的巨大消耗和进一步伤害。

这种生活状态对个体有什么影响?

长期处于“妻殇崩毁”并依靠“写黄”为生的状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着深远的 negative impact:

心理层面:

  • 加剧抑郁和孤立:这种生活方式进一步将他们推向社会边缘,缺乏正常的人际互动和情感支持,加剧了 grief 带来的抑郁和孤独感。
  • 自我价值感低下:从事被社会视为“不光彩”或边缘的工作,会进一步损害本已破碎的自我认知和价值感。
  • 情感麻木或扭曲:为了生存而被迫将情感抽离,可能导致情感功能进一步受损,对真实情感变得迟钝,或者产生扭曲的 coping mechanisms。
  • 持续的焦虑与压力:收入的不稳定、平台的政策风险、对未来的绝望,都带来巨大的持续性焦虑。

生理层面:

  • 健康状况恶化:不规律的生活、糟糕的饮食、睡眠不足、缺乏运动,导致 körperlich health 明显下降。
  • 长期 stress 导致的疾病:长期的精神压力是许多生理疾病的诱因。

社会层面:

  • 与正常社会脱节:生活圈子 confined to online platforms and solitary existence,与过去的朋友、亲人甚至整个正常社会渐行渐远。
  • 重建生活的障碍:这种生活方式很难成为一个稳定的跳板。它是一种 desperate measure,却可能让人陷得更深,难以再融入主流社会或找到更健康的出路。

这并非某种传奇或浪漫化的故事,而是一种极端困境下的悲惨写照。妻殇是起点,人生崩毁是过程,而为生活写黄,则是这趟沉沦之旅中,为了最原始的生存需求而不得不抓取的、沾满泥土与泪水的稻草。


By admi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