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大连这座重要的北方城市,一个备受瞩目的超级工程正在海上崛起——那就是规划中的大连新机场。许多人对它充满好奇,却不清楚它的具体情况。本文将围绕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为什么”、“在哪里”、“有多少”、“如何建”、“怎么去”以及“进展如何”等核心疑问,为您详细揭秘这座未来航空枢纽。
关于大连新机场,你需要了解的方方面面
它“是什么”?——正名与定位
我们通常说的大连新机场,官方正式名称是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Dalian Jinzhou Bay International Airport)。
这是一个国家级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被定位为4F级机场。4F是民用机场的最高等级,意味着它能够起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客机,如空客A380和波音747-8等。建成后,它将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
主要组成部分
新机场项目规划庞大,核心组成部分包括:
- 跑道系统: 初期规划建设多条高标准的长距离跑道,满足大型飞机的起降需求和高密度的航班运营。
- 航站楼群: 设计建设超大规模的现代化航站楼,集值机、安检、候机、行李处理、商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提供高效舒适的乘机体验。
- 综合交通中心: 未来机场不仅仅是飞机起降的地方,还将整合多种地面交通方式,实现空地联运的无缝衔接。
- 配套设施: 包括飞行区、机坪、货运区、飞机维修区、供油设施、空管塔台、办公区以及其他保障机场运行的各类建筑和系统。
为何要“另起炉灶”?——现有机场的局限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不能扩建现有的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这正是新建机场最核心的“为什么”。
周水子机场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虽然经过多次扩建,但其自身存在的先天性硬伤已无法根本解决,越来越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 地理位置受限: 周水子机场已经完全被大连的城区包围,四周高楼林立、居民密集。这导致机场的净空条件受到严格限制,也无法向外围拓展。
- 跑道和停机位不足: 城市包围使得机场无法修建更多的跑道和扩建停机坪,现有容量已趋于饱和,高峰时段航班延误压力巨大。
- 噪音影响严重: 机场紧邻市区,飞机的起降噪音对周边大量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干扰,引发环境问题。
- 发展空间枯竭: 无论从跑道长度、数量,还是航站楼面积、配套设施等方面,周水子机场都已没有可供大规模拓展的土地资源。
- 安全裕度降低: 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下运营机场,从运行安全和应急处理的角度来看,其复杂性和风险性也相对更高。
因此,与其在有限的空间内“螺蛳壳里做道场”,不如跳出限制,选择一块全新的、具备巨大发展潜力的地点,从零开始建设一个满足未来数十年乃至百年需求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新机场“在哪里”?——精确的选址与形态
大连新机场的选址极具独特性,它位于大连金州湾东侧的海域。
与大多数建在陆地上的机场不同,大连新机场是完全通过填海造地形成的新机场岛。这是一个在海上人工打造的巨大平台,用以建设机场的各项设施。
这不仅仅是一个机场项目,更是一项举世瞩目的超大型填海工程和人工岛建设工程。
从地理位置上看,金州湾位于大连市主城区的北部,新机场岛距离大连市中心(如中山区)大约在20-30公里左右,距离现有周水子机场也不远。这个位置既能辐射大连主城区,也便于连接金普新区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其他城市。
规模“有多少”?——核心数据的呈现
作为一座面向未来的国际航空枢纽,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的规模可以用“宏大”来形容。
整个新机场项目远期规划面积巨大,而目前正在推进的一期工程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量:
- 陆域形成面积: 一期工程通过填海形成的陆地面积约20.8平方公里。这相当于约2900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足以容纳一个现代大型机场所需的所有功能区。
- 设计旅客吞吐能力: 一期工程的目标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的需求。远期规划将达到年旅客1亿人次以上。
- 设计货邮吞吐能力: 一期工程设计满足年货邮吞吐量50万吨的需求。远期能力更为可观。
- 跑道数量与长度: 一期规划建设2条跑道,长度达到3600米,宽度45米,并配有相应的滑行道系统,满足4F级机场的运行标准。远期规划将有多条平行跑道。
- 航站楼面积: 一期建设的航站楼面积规划为70万平方米,远期总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 项目总投资: 这是一个投资巨大的工程,总投资额达到几百亿甚至千亿级的规模。
这些数据都表明,大连新机场在设计之初就对标了国内外最繁忙、最现代化的枢纽机场。
它是“如何”建成的?——独有的建设方式
大连新机场的建设方式是其最独特的亮点之一,因为它完全依赖于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工程。
这项工程是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海上机场建设之一,其建设过程极为复杂:
- 海域勘测与设计: 对预定填海区域的海底地质、水文、环境等进行详尽勘测,确定围海造地的技术方案和边界。
- 修建围堰(海堤): 首先在规划的新机场岛外围修建坚固的围堰,通常采用抛石、沉箱或工字桩等多种方式组合构建,形成一个巨大的封闭或半封闭区域,将海水隔开。
- 吹填砂料: 利用大型挖泥船和吹填船,从指定海域或陆地采挖大量砂石、泥土等填充材料,通过管道或船舶运送到围堰内部区域,进行吹填。填充过程需要分层、压实,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 地基处理: 填海形成的新陆地需要进行复杂的地基处理,以消除沉降、提高承载力,满足机场跑道、航站楼等超重建筑的建设要求。这可能包括真空预压、强夯、振冲密实等多种工法。
- 上部结构建设: 在完成地基处理后,才能开始进行跑道、滑行道、联络道、停机坪、航站楼、塔台以及各种配套管线、道路等上部设施的施工。
整个填海和地基处理过程耗时数年,需要克服海洋环境、土壤固结、防波抗浪等诸多技术挑战,是项目建设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将来“怎么”去?——综合交通规划
一个现代化大型机场必须有便捷高效的地面交通连接。大连新机场在规划之初就设计了空地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 机场高速公路: 将新建或改扩建高速公路,直接连接新机场与大连市中心以及周边区域,确保车辆快速通行。
- 城市轨道交通: 规划有多条城市地铁线路延伸至新机场航站楼下方或附近,方便市民和旅客乘坐公共交通往返。具体的线路走向和站点设计是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 城际铁路/高铁: 预留了连接城际铁路或高速铁路的条件,未来可能实现飞机与城际列车的便捷换乘,扩大机场的服务腹地。
- 地面公交及其他: 还将包括机场巴士、出租车、网约车、停车场等传统的地面交通方式,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出行选择。
未来,旅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轻松抵达新机场,避免现有周水子机场交通拥堵的问题,实现“门到港”的顺畅体验。
目前的“进展如何”?——建设状态更新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目前项目处于大规模建设阶段。
根据公开信息和报道,截至目前:
- 填海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 耗时多年的大规模吹填和围堰工程已取得决定性进展,巨大的机场岛陆域已初步形成,为后续的上部结构施工奠定了基础。
- 地基处理进行中: 填海区域的地基处理工作仍在持续进行,这是确保陆地稳定承载机场设施的关键步骤。
- 上部结构及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展开: 在具备条件的区域,跑道道面、滑行道、桥隧以及航站楼等主体建筑的桩基、地下结构和部分地上结构建设正在逐步推进。同时,机场内部的道路、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也在同步施工。
尽管具体建设进度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项目的整体进展是按照计划稳步推进的。建成并投入使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它正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不仅是大连未来的空中门户,更是中国在海上建设超大型机场的典范工程。它的建成将彻底改变大连的航空运输格局,为城市长远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