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解读与深入实施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国务院于2013年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大气十条”),旨在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建设美丽中国。
一、行动计划背景与总体要求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在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制定的。该计划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配合、区域协作与属地管理相协调、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相同步的原则,旨在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
二、奋斗目标与具体指标
行动计划设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具体指标。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三、主要措施与行动方案
- 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
- 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
- 深化面源污染治理,综合整治城市扬尘,推进餐饮油烟污染治理。
- 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提升燃油品质,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
-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
- 坚决停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
-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 强化科技研发和推广,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 强化政策引导与监管执法
- 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
- 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四、行动计划实施成效与展望
自《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大幅下降,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显著提高。然而,大气污染防治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深入推进。
未来,我国将继续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原则,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同时,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大气污染挑战,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结语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我国大气环境治理的顶层设计文件,对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