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度符号:精准配合的关键要素

在精密制造和机械工程领域,几何尺寸与公差(GD&T)是一套必不可少的语言,它确保了零件能够正确装配并实现预期的功能。在这套复杂的系统中,同心度(Concentricity)是一个重要的几何特征控制项目,用于约束一个特征的中心相对于另一个基准特征的中心的位置关系。而表达这一要求的图形化语言,便是同心度符号。

什么:同心度符号是什么?长什么样?

同心度符号,作为GD&T的一部分,是一个标准化的图形符号,用于在工程图纸上指定同心度要求。

它的样子非常直观:它由两个同心的圆环组成,一内一外,表示“中心一致”或“共享中心”。

同心度符号的标准表示形式通常是:
◎   (一个较小的圆在较大的圆内部)

这个符号本身不包含数值信息,它仅仅是一个指示符,表明对特定特征需要进行同心度控制。

为什么:为何需要控制同心度?为何使用这个符号?

控制同心度的重要性源于许多工程应用的需求:

  • 功能实现:许多旋转零件(如轴、孔、齿轮)需要精确的同心度,以确保旋转平稳、减少振动和磨损。
  • 装配要求:在多零件装配中,如果组件的中心没有正确对齐,可能导致干涉、装配困难或无法实现预期功能。
  • 性能要求:同心度对于确保均匀的壁厚(如管材)、控制间隙配合以及保持动平衡至关重要。
  • 互换性:标准化的同心度控制确保了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生产的零件能够相互替换和装配。

使用标准化的同心度符号有以下好处:

  • 清晰无歧义:相较于文字描述,符号是国际通用的,避免了语言和理解上的差异。
  • 简洁高效:在复杂的图纸上,使用符号比长篇文字说明更节省空间且易于识别。
  • 遵循标准:符号是GD&T标准(如ISO 1101, ASME Y14.5)规定的,保证了工程交流的规范性。

哪里:同心度符号出现在哪里?如何在图纸上标注?

同心度符号主要出现在工程技术图纸上。

在图纸上,它不会单独存在,而是作为“特征控制框”(Feature Control Frame, FCF)的一部分进行标注。

特征控制框是一个长方形框,通常分为几个部分,用于完整地定义一个几何公差要求。对于同心度,特征控制框的结构如下:

|   ◎   |   公差带值   |   基准代号   |   基准代号   | … |

特征控制框的组成部分:

在一个同心度特征控制框中:

  1. 第一个格:包含同心度符号 ◎。这表明这是一个同心度要求。
  2. 第二个格:包含指定的公差带值。这个值前通常有直径符号 ø,表示公差带是一个圆柱形区域的直径。
  3. 后续的格:包含基准代号(如 A, B, C)。同心度要求总是相对于一个或多个基准特征来指定的。基准特征通常是零件上已经确定其位置或方向的重要特征(例如另一个孔、轴或平面),它们共同定义了一个“基准轴”(对于同心度而言)。

特征控制框通过指引线连接到需要控制同心度的特征上(通常是该特征的轮廓线或尺寸线)。这表明框内的要求适用于被连接的特征。

多少:同心度允许的偏差量是多少?如何体现在符号中?

同心度符号本身不直接表示允许的偏差量。偏差量(即公差值)体现在特征控制框的第二个格内

例如,一个特征控制框可能是这样的:
|   ◎   |   ø0.05   |   A   |

这表示:需要控制该特征的同心度,允许的同心度偏差是一个直径为 0.05 的圆柱形区域,这个要求是相对于基准特征 A 的。

公差带的含义:

同心度的公差带是一个理论上精确的圆柱形区域。这个圆柱区域的直径由特征控制框中的公差值指定(例如上面的 ø0.05)。

这个公差带的中心轴是与指定的基准特征的轴线重合的。对于由单个圆柱面定义的基准,其基准轴就是该圆柱面的轴线;对于由两个同轴圆柱面定义的基准(如一个轴的两段),其基准轴是这两个圆柱面共同的轴线;对于由轴肩和孔配合形成的基准,基准轴可能由轴肩的中心和孔的中心共同确定。

同心度要求的满足条件:

同心度要求被视为满足,当且仅当被控制特征的所有中点构成的轴线(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该特征每个横截面的理论中点构成的直线或曲线)完全落入由基准特征轴线定义的那个具有指定直径的圆柱形公差带内。

如何与怎么:如何在图纸上规范标注?如何实际测量同心度?

如何在图纸上规范标注:

  1. 确定需要控制同心度的特征: 通常是旋转体特征(圆柱、圆锥、球体)的轴线或中心点。
  2. 确定基准特征: 选择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功能性特征作为基准,这些基准将用来确定一个基准轴或基准点。基准特征需要先在图纸上用基准符号(如方框内的字母 A, B, C 等)进行标识。
  3. 绘制特征控制框: 在图纸上绘制一个特征控制框。
  4. 填写特征控制框内容:
    • 在第一个格内填写同心度符号 ◎。
    • 在第二个格内填写所需的公差值,前面带直径符号 ø。这个值应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配合关系、制造能力等因素确定。
    • 在后续的格内填写对应的基准代号。
  5. 连接特征控制框: 使用指引线将特征控制框连接到被控制的特征上。指引线应指向特征的轮廓线或尺寸线,表明该要求适用于该特征的轴线。

这是一个严谨的过程,需要设计者充分理解零件的功能要求和GD&T原理。

如何实际测量同心度:

测量同心度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因为它不像尺寸或跳动那样直接测量表面。同心度要求测量的是特征的“轴线”或“中点位置”,这通常需要通过间接方法来实现。

常用的测量设备与方法:

最常用和最可靠的同心度测量方法是使用坐标测量机(CMM)

  1. 建立基准: 首先,使用CMM的探头测量基准特征(例如,一个圆柱面)上的多个点。CMM的软件通过这些点的数据计算出基准特征的理论轴线或中心点。这就是建立“基准轴”的过程。
  2. 测量被控特征: 接下来,使用CMM测量需要控制同心度的特征(例如,另一个圆柱面)沿其长度方向上的多个横截面。在每个横截面上测量多个点。
  3. 计算中点: CMM软件根据每个横截面上的测量点数据,计算出该横截面的“中点”或“中心点”。
  4. 评估同心度: CMM软件将所有这些计算出的中点连接起来,形成被控特征的“实际轴线”(或者说是中点轨迹)。然后,软件检查这条“实际轴线”是否完全落入由基准轴为中心、直径等于图纸上指定公差值的那个圆柱形公差带内。
  5. 得出结果: 如果实际轴线完全位于公差带内,则同心度合格;否则,不合格。测量报告会给出测得的最大偏差值,通常显示为实际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的最大偏移量直径的两倍,或直接显示其落在的最小包容圆柱的直径。

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非常精密的量具(如光学比较仪配合专用夹具)测量某些特定简单零件的同心度,但CMM是目前处理复杂形状和高精度要求的首选工具,因为它能够精确地计算特征的理论中心线并进行复杂的几何关系比较。同心度的测量是一个高度依赖于测量设备精度和软件计算能力的过程。

总而言之,同心度符号是工程图纸中用于确保零件功能性和装配性的关键要素。它通过特征控制框与公差值和基准结合,明确了对特征轴线位置的要求。理解并正确应用同心度符号及其测量方法,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同心度符号

By admi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