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広司(Hiroshi Hara)是日本当代建筑领域一位极具独创性和影响力的建筑师、思想家。他的作品不拘一格,从复杂的交通枢纽、体育场馆到小型住宅和文化建筑,都展现出对形式、空间和场所独特的理解。不同于许多追求简洁或特定风格的建筑师,原広司的建筑往往充满层次、几何变化和意想不到的空间体验,引发人们对其设计理念和实践的诸多疑问。
原広司建筑:详细探索其作品与设计
什么是原広司建筑?其核心特征有哪些?
原広司建筑并非一种单一、线性的风格,而是一种不断演变、充满实验性的实践。如果要概括其核心特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 复杂与分形几何: 他的许多大型项目,尤其是后期的作品,常常运用复杂的几何形态和类似分形的结构,使得建筑体量看起来非常庞大且层次丰富,与传统的方盒子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 “建筑即城市”的理念: 原広司将建筑视为微缩的城市,注重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营造、流线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互动。他试图在建筑内部再现城市街道、广场、甚至小巷的体验。
- 对外围性(Periphery)的关注: 早期的住宅作品和理论探索中,他对城市边缘、非中心区域以及其中模糊、自由的空间状态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将这种对“外围”的理解融入到设计中,创造出既有界限又充满渗透性的空间。
- 对光线和材料的精确控制: 尽管形式复杂,但他对光线如何进入空间、材料如何表现光线和质感有细致的考虑,常常通过复杂的开窗、反射面或特殊材料来塑造独特的空间氛围。
- 大型公共空间的雕塑感: 无论是京都车站巨大的中庭、札幌巨蛋的未来主义穹顶,还是大阪国立国际美术馆地下空间,他的大型公共项目都具有强烈的雕塑感和纪念碑性。
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原広司建筑的独特面貌,使其作品在众多当代建筑中脱颖而出。
为什么他的建筑形式通常如此复杂和独特?
原広司建筑形式的复杂性并非为了形式而形式,而是源于其深层的设计理念和对场所的回应。
- 回应“建筑即城市”: 为了在建筑内部模拟城市的复杂性,他需要创造多层次的流线、不同尺度的空间、以及连接这些空间的复杂结构。京都车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巨大的钢结构、多层的平台、自动扶梯和天桥共同构建了一个内部的垂直城市景观。
- 探索几何与空间关系: 原広司对几何学和拓扑学有深入研究,他认为通过复杂的几何变化可以创造出更丰富的空间体验和更灵活的功能布局。这些几何形式有时也来源于他对自然形态(如山、洞穴)或人工聚落模式的抽象和转化。
- 打破传统建筑的界限: 他试图模糊建筑与城市、内部与外部、结构与表皮的界限。复杂的、渗透性的形式有助于实现这种模糊性,使得建筑更能融入周围环境,或者自身就成为一个独立的小宇宙。
- 应对特定功能需求: 对于大型复杂项目,如交通枢纽或体育场馆,其独特的功能需求(如巨大的人流疏导、多功能场地转换)也要求创新的结构和形式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往往导致了非传统的建筑形态。札幌巨蛋的可移动足球场就是功能驱动形式的典型例子。
因此,原広司建筑的复杂性是其深邃思考、大胆实验和对特定项目挑战的综合体现。
原広司的代表性建筑作品在哪里可以看到?
原広司的建筑作品遍布日本及世界各地,其中一些最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包括:
日本国内:
- 京都车站 (Kyoto Station Building): 京都。可能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以其巨大的钢结构中庭、宏伟的阶梯和复杂的内部空间而闻名。
- 札幌巨蛋 (Sapporo Dome): 北海道札幌。一个拥有独特可移动足球场和气垫式棒球场的现代化体育场馆。
- 大阪国立国际美术馆 (National Museum of Art, Osaka): 大阪。一个位于地下的美术馆,入口结构形似芦苇在风中摇曳,内部空间充满雕塑感。
- 大和国际大楼 (Yamato International Building): 东京大田区。一个以其不规则分块、充满孔洞的立面而著称的办公楼。
- 梅田天空大厦 (Umeda Sky Building): 大阪。与内田祥哉共同设计,以连接两栋塔楼的空中庭园展望台而闻名。
- 庆应义塾大学湘南藤泽校区 (Keio University Shonan Fujisawa Campus – SFC): 神奈川。规划和部分建筑设计,体现了对新型大学校园空间的探索。
- 东京都内: 原広司早期和中期的住宅项目及一些小型公共建筑散落在东京及周边地区,如“之家”系列(如“反射性住居”、“自律之家”等)。
日本国外:
- 伊朗大使馆 (Iranian Embassy): 东京。这是一个早期的重要作品,体现了对伊斯兰传统建筑元素的现代诠释。
- 其他一些国际竞赛项目或未建成的设计。 虽然建成作品不多,但他在国际上的竞赛和理论研究也具有影响力。
这些地点提供了亲身体验原広司独特建筑魅力的机会。
如何建造原広司设计的复杂建筑?涉及哪些挑战?
建造原広司设计的复杂建筑需要克服诸多挑战,通常涉及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精密的施工管理。
- 结构工程的挑战: 他的设计常包含大跨度、复杂的曲线、倾斜的结构杆件以及相互连接的庞大体量。这需要高超的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常常需要定制的钢结构节点和非常规的支撑体系。例如,京都车站巨大的钢桁架结构和悬挑部分,以及札幌巨蛋可移动场地的工程,都代表了当时结构工程的顶尖水平。
- 几何精度与施工误差控制: 复杂的非线性几何形态对施工放线、构件加工和安装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在整体结构中被放大。这通常需要使用三维建模、BIM技术以及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进行全程控制。
- 材料和节点处理: 如何连接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结构构件,如何在复杂的曲面上安装幕墙或表皮材料,如何处理好材料之间的交接,都需要详细的设计和精密的加工。许多连接节点甚至是为特定项目定制的。
- 施工顺序与临时支撑: 建造复杂的大跨度或悬挑结构需要精心规划施工顺序,并可能需要大量的临时支撑结构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直到主体结构完成并能够独立承重。
- 多专业协调: 复杂的建筑往往涉及结构、机电、幕墙、景观等多个专业的高度集成和协调。原広司的设计通常要求这些系统与建筑形式紧密结合,增加了协调的复杂性。
因此,原広司建筑的实现是建筑师创意、结构工程师智慧、承包商技术实力和精密项目管理共同协作的成果。
进入或使用原広司的建筑会带来怎样的空间体验?
体验原広司的建筑是一场充满发现和感官刺激的旅程,它常常挑战人们对传统建筑空间的认知。
“我的建筑并非提供一个稳定、可以一眼望穿的空间,而是像城市一样,充满了未知、变化和惊喜。”
这种体验可以概括为:
- 迷宫般的探索感: 尤其在大型项目中,多层次的平台、交织的坡道、楼梯和连廊创造出复杂的流线。使用者无法轻易预测下一个空间是什么样,需要主动探索,这种感觉类似于在充满活力的城市中漫步。
- 尺度的变化: 从宏大的公共空间(如京都车站的中庭)突然过渡到相对私密或低矮的区域,再到狭长的通道或宽阔的露台,尺度的快速变化带来了丰富的空间感受。
- 光影的戏剧性: 光线并非均匀分布,而是通过复杂的开窗、遮阳结构或反射材料被引导、过滤或折射,在不同的时间和位置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增强了空间的戏剧性和深度。
- 物质性的感知: 暴露的结构构件、不同纹理和质感的材料(钢、混凝土、玻璃、石材等)共同营造出强烈的物质感,使用者可以通过触觉和视觉感受到建筑的构造和力量。
- 内外空间的渗透: 通过大量的玻璃幕墙、开口或半室外空间,内部空间与外部景观或城市环境之间常常存在渗透和对话,模糊了内外的界限。例如,京都车站顶部的“天空之路”提供了俯瞰城市和内部大空间的独特视角。
- 运动中的景观: 建筑本身成为一个动态的景观,随着使用者在其中的移动,视角不断变化,呈现出无穷无尽的新奇画面。
总体而言,原広司的建筑体验是多层次、非线性且充满活力的,它鼓励使用者参与到空间的探索和解读中。
设计一个原広司式的建筑项目需要多长时间?需要投入多少资源?
设计和建造一个原広司式的建筑项目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具体取决于项目的规模、复杂性和功能要求。
- 设计阶段:
- 概念与方案设计: 原広司的设计往往从深入的概念研究和场地分析开始,概念阶段可能需要数月甚至一年以上,尤其对于创新性强的项目。
- 深化设计与施工图: 考虑到结构和形式的复杂性,深化设计和施工图绘制需要非常细致和精确,耗时远超普通项目。可能需要一年到数年时间,涉及到大量定制构件和复杂节点的详细设计。
- 模型制作与技术分析: 他的设计过程 heavily relies on 物理模型和先进的计算机建模(如参数化设计、BIM)。同时,复杂的结构和环境模拟(风洞实验、日照分析等)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些都需要时间和资源投入。
- 建造阶段:
- 复杂的施工组织: 前面提到的结构和几何挑战意味着施工过程需要更精密的计划、更专业的工人和更先进的设备。
- 定制构件的加工与安装: 大量非标准化的构件需要在工厂预制并运到现场精确安装,这增加了加工和物流的时间和成本。
- 工期延长: 相较于同等规模的常规建筑,原広司复杂建筑的建造工期通常会更长,可能需要3-5年甚至更久,取决于项目的具体情况(例如,札幌巨蛋的建设耗时约3年)。
- 资源投入:
- 人力资源: 需要高水平的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材料专家、施工经理和熟练工人团队的紧密协作。
- 技术与设备: 需要投入资金购买或租赁先进的设计软件、计算设备、测量仪器、施工机械和特种设备。
- 资金: 复杂的结构、非标准化的构件、精密的施工以及延长的工期都意味着更高的建造成本。虽然具体金额因项目而异,但标志性的原広司建筑往往是高成本的投资项目。例如,京都车站的总建设费用达到了约1400亿日元(在1990年代中期)。札幌巨蛋的建设费用也高达约537亿日元。这些数字表明,他的大型作品是巨大的经济投入。
因此,设计和建造原広司的建筑是一项涉及高时间投入、技术复杂性、高人力需求和巨大资金投入的系统工程。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原広司的建筑并非仅仅是视觉上的奇观,而是根植于深刻的理念、对技术极限的挑战以及对使用者体验的独特构思。他的作品持续地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空间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