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在医疗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现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5年发布了《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16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本文将详细解析《办法》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其最新动态。

一、《办法》的制定背景与目的

《办法》的制定旨在加强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保证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该《办法》对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的质量管理及其监督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

二、主要监管职责与机构

根据《办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国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则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相应工作。上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下级部门的工作。

三、医疗器械使用单位的质量管理责任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需按照《办法》要求,配备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并建立覆盖质量管理全过程的使用质量管理制度。这些单位还需承担本单位使用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责任,并鼓励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质量管理。

四、采购、验收与贮存管理

  •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对医疗器械采购实行统一管理,由指定部门或人员负责采购。
  • 必须从具有资质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购进,并索取、查验相关证明文件,验明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并按规定验收。
  • 对有特殊储运要求的医疗器械,需核实储运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 真实、完整、准确地记录进货查验情况,并妥善保存相关记录。
  • 按照贮存条件、医疗器械有效期限等要求对贮存的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查并记录。

五、使用、维护与转让管理

  • 建立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和维护维修管理制度。
  • 对植入和介入类医疗器械建立使用记录,并确保信息可追溯。
  • 按照产品说明书等要求使用医疗器械,一次性使用的不得重复使用。
  • 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检修,经检修仍不达标的不得继续使用。
  • 转让或捐赠医疗器械需确保安全有效,并提供相关合法证明文件。

六、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风险管理原则对医疗器械使用质量实施监督管理,编制并实施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确定监督检查的重点、频次和覆盖率。对存在较高风险的医疗器械及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使用单位实施重点监管。同时,加强对使用环节医疗器械的抽查检验,并及时发布质量公告。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若违反《办法》规定,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处罚措施。

七、最新动态与案例分析

近年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不断加强对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例如,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黛丽赫本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因使用未经注册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被处以罚款;广西臻潼彦医疗美容有限公司也因使用未依法注册的医疗器械受到处罚。

这些案例表明,国家对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的监管力度正在不断加大,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惩处。

结语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实施为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和监管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医疗器械的使用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By admi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