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证券交易所概述
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于2021年9月3日正式注册成立,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第一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由中国证监会监督管理。其经营范围涵盖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以及证券市场管理服务等业务。
历史背景与发展历程
北交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早在2021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就宣布了设立北交所的决定,旨在深化新三板改革,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自成立以来,北交所经历了快速的发展。2021年9月10日,北交所官方网站上线试运行;同年11月15日,北交所在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金阳大厦正式开市。此后,北交所不断推出新的政策措施,如融资融券交易业务、股票做市交易业务等,以完善市场功能,提升服务效率。
市场定位与功能
北交所牢牢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尊重其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致力于提升制度包容性和精准性。通过构建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涵盖发行上市、交易、退市、持续监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基础制度安排,北交所提升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能力。
此外,北交所还与新三板现有创新层、基础层坚持统筹协调与制度联动,维护市场结构平衡。同时,北交所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坚持错位发展与互联互通,发挥好转板上市功能,畅通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成长路径。
市场表现与成果
自成立以来,北交所市场表现亮眼。截至2023年4月30日,北交所全部248家上市公司均已披露2023年年报,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737.44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1亿元,九成公司实现盈利。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八成,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五成,显示出北交所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方面的显著成效。
在研发投入和回报投资者方面,北交所上市公司也表现出色。2023年,北交所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共计87亿元,同比增长6.37%,实现连续三年增长。同时,共有218家公司推出现金分红方案,占全部公司家数的87.9%,盈利公司中有96.02%的公司拟进行分红,现金分红总额达58亿元。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北交所将继续坚守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不断完善市场制度,提升服务效率。随着市场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北交所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北交所的成立和发展,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未来,北交所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结语
北京证券交易所作为中国第一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自成立以来便肩负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重任。通过不断完善市场制度、提升服务效率,北交所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北交所将为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