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号具体是什么?

刊号,全称是期刊号,它是一组专门用于唯一标识连续出版物(例如期刊、杂志等)的数字代码。想象一下图书的ISBN(国际标准书号),刊号对于期刊来说就扮演着类似的角色,但它是针对连续出版物的。

刊号的主要作用是为世界各地的图书馆、订阅代理、出版商、书店以及读者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来识别和管理特定的期刊。它确保了无论期刊的封面设计、出版频率或内容如何变化,只要是同一本刊,它的刊号就相对稳定(特定情况下除外,下文会详细说明)。

在中国,一个合法出版并在国内发行的期刊通常需要拥有两种主要的刊号: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这是国际通用的标识符。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号):这是中国特有的标识符,用于管理国内出版物。

合法、正规的期刊,尤其是在中国境内公开出版发行的,通常需要同时具备这两种刊号。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可能意味着该刊物未能获得相应的国际或国内合法出版许可。

ISSN和CN刊号有什么区别?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ISSN是针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出版的连续出版物设立的国际性识别系统。它的目标是为每一份连续出版物提供一个唯一的、国际认可的“身份证号码”。

  • 构成:由8位数字组成,中间用一个连字符隔开,格式是XXXX-XXXX。最后一位数字是校验码,用于验证号码的有效性。
  • 作用范围:国际通用,主要用于国际间的期刊交流、索引、检索、订阅、馆藏管理等。它不涉及具体的出版内容审查或合法性批准,仅仅是一个标识符。
  • 发放机构:由设在法国巴黎的ISSN国际中心及其遍布世界各国的国家中心负责分配。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就是中国的ISSN中心。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号)

CN号是中国特有的期刊管理编号系统。它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用于管理国内连续出版物的核心工具,与期刊的合法出版许可密切相关。

  • 构成:由“CN”前缀和6位数字以及一个分类号组成,格式是CN XX-XXXX/Y
    • CN:表示中国。
    • XX:是地区代码,代表期刊注册或主管单位所在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例如,11代表北京,31代表上海。
    • XXXX:是序号,由各地区的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顺序分配。
    • Y:是分类号,代表该期刊的主要学科分类。例如,A代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代表哲学、社会科学总论,C代表政治、法律,G代表文化、科学、教育、体育,N代表自然科学总论等等。
  • 作用范围:仅在中国境内使用和管理。CN号的获得意味着该期刊获得了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合法出版和发行许可。
  • 发放机构:由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负责总体管理,具体分配权下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闻出版管理部门。

总结来说,ISSN是国际身份,CN号是国内户籍和合法出版许可的标志。在中国境内合法出版发行的期刊,必须同时拥有ISSN和CN号。

刊号的结构是怎样的?如何看懂?

理解刊号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识别和查找期刊信息。

看懂ISSN (XXXX-XXXX)

ISSN由8位数字组成,分为两组,中间用连字符隔开。例如:1000-1234。

  • 前4位和后4位(不含连字符)共同构成了该刊的唯一标识符。
  • 最后一位(即右边一组的第4位)是校验位。这个校验位是通过一个计算公式根据前7位数字算出来的,用来帮助识别号码在输入或传输过程中是否出错。校验位可以是数字0-9,也可以是罗马数字X(代表10)。

看懂ISSN主要是知道这是一个国际性的、8位数字的期刊唯一标识码。

看懂CN号 (CN XX-XXXX/Y)

CN号的结构包含更多中国国内的管理信息:

CN XX-XXXX/Y

  • CN:固定前缀,表示是中国期刊。
  • XX:地区代码(两位数字)。这个代码对应中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例如:
    • 11 – 北京
    • 12 – 天津
    • 31 – 上海
    • 44 – 广东
    • 51 – 四川
    • 等等… 可以通过查询相关列表获取完整的地区代码。

    这告诉我们该期刊的主管单位或注册地位于中国的哪个省级行政区。

  • XXXX:顺序号(四位数字)。这是在该地区内分配给期刊的序号。同一个地区内的不同期刊,即使学科分类相同,顺序号也不同。
  • /Y:分类号(一位字母)。这个字母代表期刊的主要学科分类。例如:
    • A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 B – 哲学、社会科学总论
    • C – 政治、法律
    • G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N – 自然科学总论
    • T – 工业技术
    • Q – 生物科学
    • 等等… 这对应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某个大类。

    这个分类号表明了该期刊的主要研究领域或内容倾向。

所以,通过CN号,我们可以了解该期刊是中国的、注册地/主管地在哪、是该地区内的第几本期刊,以及它主要属于哪个学科领域。

为什么期刊需要刊号?

期刊需要刊号,核心原因在于它是连续出版物进行合法出版、有效管理和便捷流通的基础。

  • 合法性标识:在中国,获得CN号是期刊合法出版和发行的前提。没有CN号,该刊物在中国境内属于非法出版物,不能公开发行。ISSN虽然是国际标识,但在很多国家也是正式出版、进入主流学术体系的必备条件。
  • 唯一的身份识别:在海量的期刊中,刊号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标识。这对于图书馆进行编目、馆藏管理,读者查找文献,数据库收录和检索,订阅机构处理订单都至关重要。它避免了同名期刊混淆的问题。
  • 版本区分:同一本期刊可能出版不同的版本,例如印刷版、在线版、CD-ROM版,或者不同语言的版本。通常情况下,不同的载体形式(如印刷版和在线版)会分配不同的ISSN。刊号帮助用户准确区分和引用特定版本的期刊。
  • 便于检索与统计:有了标准化的刊号,各种学术数据库、图书馆目录、文摘索引服务等都能方便地以刊号作为检索项,进行准确的数据管理、引用统计和学术评价。
  • 行政管理需要:政府出版管理部门利用CN号对全国的期刊进行注册、审批、统计和监管,是维护出版秩序的重要工具。

简而言之,刊号是期刊的法律“身份证”和管理“条形码”,是其得以存在、传播和被有效利用的基础。

如何查询一个期刊的刊号?在哪里查找?

查找一本期刊的刊号通常很直接。

  • 在期刊本身上查找
    • 最常见的位置是期刊的封面封底
    • 也经常出现在版权页(通常在期刊内页的首页或靠前位置)。
    • 有时会在目录页或者刊内“关于本刊”或“编辑部信息”等地方列出。
    • 对于学术期刊,通常会在首页脚注或者文章首页显著位置标明该期刊的ISSN和CN号。

    查找时注意寻找格式为“ISSN XXXX-XXXX”和“CN XX-XXXX/Y”的标识。

  • 通过官方数据库查询
    • 中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官方网站或数据库:可以尝试查找国家或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提供的公开查询平台,通过期刊名称等信息反查其CN号和注册信息,确认其合法性。
    • ISSN国际中心数据库:ISSN国际中心提供一个全球连续出版物数据库,可以通过期刊名称或ISSN进行查询,获取该刊的ISSN信息。
    • 中国国家图书馆ISSN中心网站:作为中国的ISSN国家中心,其网站可能提供国内期刊的ISSN查询服务。
  • 通过图书馆目录和学术数据库查询
    • 各大高校图书馆的在线目录(OPAC)都会收录其馆藏期刊的详细信息,包括刊号。
    • 知网、万方、维普等国内主要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在收录期刊时都会记录其刊号,用户在这些平台检索到期刊后,通常可以在期刊的详细信息页找到刊号。
    • 国际知名的学术数据库(如Web of Science, Scopus等)也都会在期刊信息中标明ISSN。

如果通过以上渠道都无法查到某个刊物的CN号(尤其是自称在中国境内公开出版的),那么需要警惕其是否为非法出版物或假冒刊物。

一个期刊通常有几个刊号?

对于一本在中国境内合法出版并公开销售、发行的期刊来说,通常需要具备两个主要的刊号:

一个CN号(中国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和一个ISSN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这确保了该刊物既符合中国的出版管理规定,又具有国际通用的身份标识。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一本期刊可能会拥有不止一个ISSN:

  • 不同载体形式:印刷版期刊和其对应的在线电子版期刊,通常会分配不同的ISSN。例如,《某某学报》(印刷版)有一个ISSN,《某某学报》(网络版)会有另一个不同的ISSN。这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出版媒介。
  • 不同语言版本:如果同一本期刊出版了不同语言的版本(例如中文版和英文版),这些不同语言版本通常会分别获得不同的ISSN。
  • 其他形式:如果还出版了CD-ROM版、微缩胶片版等,这些也可能需要独立的ISSN。

CN号则通常与期刊的中文名称和内容主体相关联,相对稳定。除非期刊名称或内容性质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停止出版再复刊,CN号一般不会改变。

所以,一本期刊至少有两个刊号(CN+ISSN),但根据其出版形式和语言版本的不同,可能拥有多个ISSN。

如何申请期刊刊号?流程是怎样的?

申请期刊刊号,特别是中国的CN号和配套的ISSN,是一个非常复杂、严格且周期漫长的过程,它主要涉及中国的出版管理体系。这不是一个普通个人或非机构能够轻易完成的简单行政手续。

获得期刊刊号的前提是创办一本合法期刊,而创办期刊需要满足极其严格的条件,并经过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审批。

其大致的性质和流程如下:

  • 设立出版单位:首先需要在中国境内设立一个合法的出版单位,这本身就需要符合严格的注册资本、人员资质、经营范围等条件。
  • 寻找主管和主办单位:创办期刊必须有具备相应资质的国家机构、事业单位或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其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这是中国期刊管理体制的特点。主管单位负责期刊的政治方向和重大事项的审批,主办单位负责期刊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 提出申请:由主办单位向其主管单位提出创办期刊的申请,并提交详细的材料,包括办刊宗旨、业务范围、刊名、开本、期数、页码、发行范围、读者对象、编辑出版人员构成、资金来源及运营能力、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的资质证明等。
  • 层层审批:申请材料由主管单位审核同意后,向上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申报。通常需要经过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初审和审批,最终报送至国家新闻出版署进行终审。这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审批过程,对拟创办期刊的必要性、可行性、内容导向、专业能力等方面都会进行全面评估。
  • 获得CN号:如果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会下达批文,并由批准机关分配唯一的CN号
  • 申请ISSN:在获得CN号的批准后(有时可在申请CN号的同时进行),由主办单位或委托相关机构向中国的ISSN国家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ISSN中心)申请分配ISSN号。ISSN的分配相对是一个技术性流程,主要核实期刊的名称、出版状态等信息,但在中国通常需要先获得CN号或同步进行。
  • 办理其他手续:获得CN和ISSN后,还需要办理印刷许可、发行许可等其他相关手续,才能正式出版和发行。

整个过程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审批标准高,需要提交大量材料,且成功率并不高。因此,市面上一些声称可以“快速购买”或“低价代办”合法期刊刊号的服务,大多是虚假宣传或涉及非法行为,应提高警惕。合法的刊号是审批制度的产物,不是可以自由买卖的商品。

申请刊号需要多长时间?费用是多少?

申请时长

期刊刊号的申请过程非常耗时,通常需要:

  • 准备阶段:寻找合适的主管、主办单位,准备申请材料,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 审批阶段:从省级申报到国家新闻出版署的终审,整个审批流程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取决于申请材料的完善程度、审批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是否有其他优先事项。

因此,将申请刊号视为一个需要多年规划和执行的项目更为准确,而不是一个短期的行政申请。

申请费用

关于官方申请费用:通常情况下,向政府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提交创办期刊和申请CN号的行政审批本身,不收取高额的申请费或审批费。ISSN国际中心及其国家中心分配ISSN也通常是免费或收取象征性的管理费。

然而,获得合法期刊刊号的“成本”体现在其他方面:

  • 机构设立和运营成本:建立一个合法的出版单位,需要满足注册资本、办公场所、专业人员(编辑、出版、发行等)等方面的要求,这些都需要大量投入。
  • 主管和主办单位的管理费用或合作费用:寻找并获得有资质的主管和主办单位的支持,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或与他们进行收益分成/合作投入。
  • 满足办刊条件的投入:包括前期内容策划、作者资源建立、审稿流程设计、编辑团队组建、印刷或网络平台建设等,都需要资金投入。
  • 可能的咨询或代理服务费用:如果委托专业的咨询机构协助办理(前提是这些机构是合法提供咨询服务,而非声称能“买卖”刊号),会产生相应的服务费用。

因此,虽然官方的申请“手续费”可能不高,但要达到申请资格并成功获批所需要投入的整体资源和资金是非常巨大的。将注意力放在“申请费用”上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的严格准入机制和所需具备的资源条件。

什么情况下期刊的刊号会发生变化?

刊号作为期刊的唯一标识,在期刊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通常是稳定的。但有些特定情况会导致需要申请新的刊号:

  • 期刊名称变更:这是导致刊号(尤其是ISSN)变化最常见的原因。根据ISSN的规则,期刊名称的重大变化(甚至是很小的改动)通常会被视为一个新的出版物,需要分配一个新的ISSN。在中国,刊名变更也需要经过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批准,并可能导致CN号的变更或重新分配。
  • 出版载体形式变化:如前所述,从印刷版增加或转换为在线版、CD-ROM版等,这些不同的载体形式通常会被分配不同的ISSN。
  • 出版频率或编号方式的显著变化:例如,从年刊变为季刊,或者改变卷期编号的方式,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并可能导致ISSN的变化。
  • 期刊合并:两本或多本期刊合并为一本新刊,这本新刊会被视为一个新的连续出版物,需要分配新的CN号和ISSN。
  • 期刊分拆:一本期刊分拆成两本或多本独立的期刊,每一本新的期刊都需要申请各自的CN号和ISSN。
  • 期刊停刊后复刊:如果一本期刊停刊一段时间后决定恢复出版,即使名称不变,也可能被视为一个新的出版周期,需要重新申请批准并分配新的刊号。

值得注意的是,内容的微小调整、编辑部地址变更等一般不会影响刊号。刊号的变化主要是与期刊的身份、载体形式或管理状态发生重大改变相关联。

刊号有什么实际用途?

对于不同的用户群体,刊号有不同的实际用途:

  • 对于读者、研究人员和学生
    • 查找文献:通过刊号可以在图书馆目录、学术数据库中准确地找到特定的期刊,进而获取所需的文章。
    • 引用文献:在撰写论文或报告时,规范的引文格式通常需要包含期刊信息,虽然不强制要求列出刊号,但了解刊号有助于核对引用信息,尤其是在处理同名期刊时。
    • 辨别正规刊物:查看期刊是否拥有CN号和ISSN是判断其是否为合法出版物的重要依据,避免在非法期刊上发表文章或引用不可靠信息。
  • 对于图书馆和信息机构
    • 采购和订阅:通过刊号可以准确无误地下订单,避免误订。
    • 编目和管理:刊号是图书馆对期刊进行分类、编目、排架、清点库存的核心标识符。
    • 提供检索服务:在图书馆的检索系统中,刊号是重要的检索字段。
    • 管理电子资源:管理电子期刊的访问权限和元数据时,ISSN是关键信息。
  • 对于出版商和编辑部
    • 合法出版:CN号是其在中国境内合法出版的必要条件。
    • 发行和分销:发行商和书店通过刊号来识别和管理期刊的进销存。
    • 版权管理:在处理版权、许可和转载事宜时,刊号有助于确定出版物的身份。
    • 与数据库合作:学术期刊要被知网、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录,必须提供合法刊号。
  • 对于政府管理部门
    • 审批和监管:通过CN号对全国的期刊进行注册、审批、年检、统计和市场监管。
    • 打击非法出版物:刊号是区分合法与非法出版物的重要标志。

总而言之,刊号是期刊生态系统中一个基础性的、多功能的识别和管理工具,贯穿于期刊的出版、传播、管理和利用的各个环节。


刊号是什么

By admi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