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大地震】是什么?
关东大地震(日语:関東大震災,かんとうだいしんさい)是指发生在1923年9月1日于日本关东地区的一场巨大地震灾害。它并非仅仅指地震晃动本身,而是涵盖了由地震引发的一系列次生灾害,包括但不限于:
- 强烈的地面震动
- 破坏性的海啸
- 大规模的火灾
- 山体滑坡和地面沉降
- 社会混乱与恐慌
这场灾害对东京、神奈川、千叶、埼玉、静冈、山梨等日本关东地区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是日本近代史上伤亡最惨重、影响最深远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次地质事件,更是一场综合性的社会危机。
地震发生在何时何地?
时间:
地震发生于日本大正十二年(1923年)9月1日星期六的上午11时58分31秒。恰逢中午用餐时间,许多家庭正在用火,这不幸地为后续的大规模火灾埋下了隐患。
地点:
地震的震中位于日本神奈川县的相模湾海域,具体位置大约是北纬35.1度,东经139.5度。这个位置距离当时日本的政治经济中心东京和重要的港口城市横滨非常近,且震源深度较浅(约为23公里),导致地面震动尤为剧烈,破坏力巨大。震灾影响范围覆盖了整个关东地区,特别是东京府(当时称东京市)、神奈川县(特别是横滨市)遭受了最直接和严重的冲击。
为什么关东大地震会发生?
关东大地震的发生是典型的板块构造活动的结果。日本列岛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个地壳板块在这里交汇、碰撞、俯冲。
具体到关东地区,它是以下几个主要板块相互作用的区域:
- 菲律宾海板块(Philippine Sea Plate): 从南面和东南方向向日本列岛下方移动。
- 太平洋板块(Pacific Plate): 从东面和东北方向向日本列岛下方移动。
- 阿穆尔板块(Amur Plate,通常被认为是欧亚板块的一部分): 构成日本列岛大部分陆地。
- 北美板块(North American Plate): 在日本东北地区下方,关东地区也受到其边缘影响。
关东大地震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菲律宾海板块在相模湾一带俯冲进入阿穆尔板块(或其边缘)下方时,在相模海槽(Sagami Trough)区域积累了巨大的应力,最终导致岩层断裂、错动,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引发了这次特大地震。震中位于相模湾,正是这一复杂板块边界区域的关键位置。
地震有多大?
关东大地震的规模巨大,可以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
震级:
- 根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最初测定的震级为里氏7.9级。
- 后续研究中,一些学者估算其矩震级(Mw)可能高达8.2级左右。无论采用哪种标度,它都属于极强的破坏性地震。
地震烈度(日本气象厅震度阶级):
- 在震中附近的神奈川县部分地区(如小田原、厚木)和东京市中心、横滨市等区域,测到了当时日本气象厅震度阶级中的最高级别——震度7(激烈,地面建筑物严重损坏)。
- 在关东平原大部分地区,震度也达到了震度6(强烈,大部分建筑物倒塌)。
- 即使远至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南部,也有明显的震感。
shaking”>地面晃动时间:
主震的强烈晃动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据当时的记录和幸存者回忆,持续时间可能在几分钟左右,长时间的剧烈晃动进一步加剧了建筑物的破坏。
如此高的震级、浅的震源深度以及震中靠近人口密集的核心区域,共同决定了其巨大的破坏潜力。
如何应对,发生了什么次生灾害?
地震发生后,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次生灾害,这些灾害甚至比地震晃动本身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更为巨大。
1. 大规模火灾:
这是关东大地震最致命的次生灾害。
- 起火原因: 地震发生在午餐时间,许多家庭正在使用炭火炉或柴火做饭。地震晃动导致火源倾倒、炉灶损坏,引燃了周围的可燃物。
- 火势蔓延: 1923年9月1日当天,关东地区正受到一个台风外围环流的影响,吹着强劲的南风或东南风。强风助长了火势,使小范围的火苗迅速发展成蔓延的火海。
- 消防困难: 地震导致城市供水系统瘫痪,消防水管破裂,消防栓无法出水。道路被倒塌的建筑物和碎片阻塞,消防车难以通行。
- 防火建筑不足: 当时的东京和横滨,大部分民居和许多商业建筑都是木质结构,极易燃烧。
- 火龙卷: 在多处区域,极端高温导致空气形成涡流,产生了毁灭性的“火龙卷”(或称“火旋风”),能将周围的人和物卷入火中。
- 著名的火灾惨剧: 其中最惨烈的是发生在东京本所区的陆军被服厂遗址(Hifukusho-ato)。约38,000至40,000名逃难民众聚集在此空旷地,他们以为这里安全。然而,强风带来的火势迅速包围了这里,形成的巨大火风暴在短短几分钟内夺走了几乎所有人的生命。
据统计,地震后共发生了数百处起火点,最终发展成十余场巨大火灾,火势持续了数日,直到9月3日才基本被扑灭。东京市约44%的面积被烧毁,横滨市更是高达80%的面积化为灰烬。
2. 海啸:
震中位于相模湾海底,地震引发了海啸。
- 高度: 在震中附近的伊豆大岛、房总半岛南端、三浦半岛等地观测到了高达3至10米甚至更高的海啸波。
- 影响: 虽然与火灾相比,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较少,但它冲毁了沿海的房屋、港口设施和船只,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一些较低洼的海岸地区,海啸甚至加剧了地面沉降和洪水。
3. 山体滑坡和地面沉降:
强烈的地震晃动导致山坡变得不稳定,引发了多处山体滑坡,堵塞了道路和河流。沿海及低洼地区的地面发生了显著沉降,部分区域甚至永久性地低于海平面,加剧了水淹风险。
关东大地震造成了多少损失?
关东大地震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包括生命、财产和经济方面的损失。
人员伤亡:
- 死亡人数: 官方统计数字约为105,385人。但普遍认为实际死亡人数可能更高,因为许多人在大火中丧生,遗体难以辨认和统计,且统计系统在灾害初期陷入瘫痪。一些估计将总死亡人数推高至14万甚至更多。
- 受伤人数: 官方记录受伤人数超过37,000人。
- 失踪人数: 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员被列为失踪。
这些伤亡人数使得关东大地震成为20世纪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
财产损失:
- 建筑物损失: 共有约694,000栋建筑物被摧毁或严重损坏。其中,被大火烧毁的建筑约占绝大多数。东京和横滨的核心区域几乎被夷为平地。
- 基础设施破坏: 道路、铁路、桥梁、港口、通信线路、电力、供水和下水系统遭受了全面性的破坏,瘫痪了城市的运转。例如,著名的东京凌云阁(十二层塔)在地震中倒塌。
- 其他财产: 工厂、商店、仓库中的货物、家庭财物等损失难以估量。
经济损失:
关东大地震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极为巨大,据估计高达当时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甚至更高,严重打击了日本的经济,并对后续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次地震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损失,它对日本的社会结构、政治走向、城市规划以及民众心理都留下了深刻的创伤和影响,尽管我们在此不深入探讨其意义和发展,但其造成的伤痛和教训至今仍然影响着日本的防灾减灾工作。
地震后的社会如何反应?
地震发生后,社会陷入了极度的混乱和恐慌。
1. 恐慌与逃难:
突如其来的巨大晃动和紧随而至的火灾使得人们争相逃离。道路拥堵不堪,许多人在逃难过程中被踩踏,或者在试图通过狭窄街道时被倒塌的房屋或蔓延的火焰吞噬。向空旷区域(如公园、学校操场、寺庙院落)聚集是主要的逃生方式,但如被服厂遗址的惨剧表明,即使是空地也可能在火风暴中变得致命。
2. 社会秩序的混乱与暴力:
在极度的恐慌和信息不畅的环境下,社会秩序崩溃。关于“朝鲜人趁火打劫”、“在水井里投毒”等毫无根据的谣言在人群中迅速传播。
- 私刑与屠杀: 在谣言的煽动下,一些自发组织的“自警团”以及部分军人和警察,对在日朝鲜人和部分中国人进行了大规模的搜捕和屠杀,造成了数千人死亡,这是关东大地震历史上极其黑暗和令人痛心的一页。
- 政府应对: 日本政府虽然发布了戒严令试图维持秩序,但在制止私刑和谣言传播方面未能有效作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暴力行为。
3. 救援与援助:
在混乱中,仍有许多人展现了互助精神。
- 军队出动: 日本政府迅速调动军队参与救援和维持秩序。
- 临时救护: 医院被毁,临时救护点在公园等地设立,医护人员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救治伤员。
- 物资分配: 食物、饮用水等基本物资极度匮乏,救援物资的分配面临巨大挑战。
- 国际援助: 包括美国、英国、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日本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
4. 政府的初步应对:
地震发生后,首相山本权兵卫组阁,设立了帝都复兴院,负责灾后重建工作。虽然我们不详述重建过程,但地震的惨痛教训直接促使日本政府和学界开始认真研究地震和防灾,为后来的建筑法规和城市规划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