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邪那岐大神・賊神】深入探讨

围绕日本神话中的重要神祇伊邪那岐大神(いざなぎのおおかみ)以及与他可能产生关联的贼神(ぞくしん)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展开一系列具体的疑问和探讨,以更详细地了解这些元素在日本神道和神话体系中的位置。

伊邪那岐大神是哪位神祇?

伊邪那岐大神是日本神话《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记载的创世神之一,与他的妹妹兼妻子伊邪那美大神(いざなみのおおかみ)共同承担了创造日本列岛及诸多神祇的重任。他是天津神(あまつかみ)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祖神,被视为日本皇室及许多神祇的始祖。其名字中的「大神(おおかみ)」意为“伟大的神”,彰显其崇高的地位和强大的神力。

在创世神话中,伊邪那岐大神与伊邪那美大神站在天浮桥(あまのうきはし)上,用天沼矛(あまのぬぼこ)搅拌下方的混沌,滴落的盐水形成了淤能碁吕岛(おのごろじま),这是他们最初居住并生下日本列岛诸岛及神祇的地方。这一创世过程被称为「国生み(くにうみ)」。

伊邪那岐大神有哪些重要的神话事迹?

伊邪那岐大神的事迹丰富而关键,主要包括:

  • 国生み(くにうみ):与伊邪那美大神共同创造了日本列岛的大部分岛屿。
  • 神生み(かみうみ):在生下土地之后,他们继续生下了自然神祇、生活相关的神祇等,直到生下火神迦具土神(かぐつちのかみ)导致伊邪那美大神受伤并死亡。
  • 黄泉国访问(よもつくにほうもん):因痛失伊邪那美大神,伊邪那岐大神追至黄泉国(よもつくに)试图带回妻子。然而,他看到了妻子腐烂的身体,打破了约定,导致被伊邪那美大神及其派遣的黄泉丑女(よもつしこめ)追赶。
  • 黄泉比良坂的诀别(よもつひらさかのけつべつ):在逃离黄泉国的边界黄泉比良坂(よもつひらさか),伊邪那岐大神用千引石(ちびきいわ)堵住了黄泉国和现世的通道,与伊邪那美大神正式诀别。伊邪那美大神因此成为了黄泉的主宰,并预言每日将杀死千人,伊邪那岐大神则回应将每日建造千间产屋,由此建立了生与死、现世与黄泉的对立和循环。
  • 禊祓(みそぎはらえ):从污秽的黄泉国返回后,伊邪那岐大神在筑紫日向的阿波岐原(つくしのひむかのあわきはら)进行禊祓(净化仪式)。他在河水中洗涤身体时,从身上脱落的衣物、佩戴的物品以及洗涤身体的不同部位诞生了众多神祇,其中最著名的三位是:
    • 洗左眼生出天照大御神(あまてらすおおみかみ),掌管高天原。
    • 洗右眼生出月读命(つきよみのみこと),掌管夜晚。
    • 洗鼻子生出须佐之男命(すさのおのみこと),掌管海洋(一说最初掌管高天原,因作乱被流放至苇原中国)。

    这一仪式是日本神道中祓禊的起源,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

  • 隐居:在生下三贵子(天照、月读、须佐之男)并委派他们各自的职责后,伊邪那岐大神便隐退了。

伊邪那岐大神使用了哪些关键的神器或物品?

  • 天沼矛(あまのぬぼこ):在国生み时使用的矛,矛尖镶嵌有玉珠。用此矛搅拌混沌并滴下凝结的盐水形成了最初的岛屿。
  • 黄泉比良坂的杖(よもつひらさかのつえ):从黄泉国逃离时,伊邪那岐大神向黄泉追兵扔出了一根桃子(一说是杖),阻止了追击,并在黄泉比良坂用一块巨大的石头(千引石)堵住了入口。杖和桃子在这里都具有驱邪或阻断的力量。
  • 脱落的衣物和随身物品:在禊祓仪式中,伊邪那岐大神脱下的衣物(如御衣、袴、褌等)以及佩戴的物品(如杖、带、手缠、首饰等)都各自诞生了不同的神祇,这些物品本身并没有特别的名字,但作为神祇的诞生之源而具有神圣性。

贼神(賊神)是什么概念?

贼神(ぞくしん)并非日本神话《古事记》或《日本书纪》中明确使用的神祇分类名称,而是一个在神道或民间信仰语境下可能出现的、用来描述特定类型神祇的概念性词汇。其字面含义中,“贼(ぞく)”有盗贼、叛逆、敌对者的意思,而“神(しん)”指神祇。

因此,贼神可以理解为:

  • 带来祸患、疾病、灾难的神祇。
  • 违背或反对主流神祇(特别是天津神体系)的神祇。
  • 对人类或既存秩序具有威胁性、破坏性的神祇。
  • 有时也指那些未被纳入正规祭祀体系,或被视为不祥、需要警惕的神祇。

这个概念更侧重于神祇的功能、行为或与人类互动的结果,而非其明确的谱系或名称。

为什么某些神祇会被称为贼神?

神祇被称为贼神,往往是因为它们被认为“窃取”了人类的平安、健康、财富或好运,或者“破坏”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这可能源于:

  • 其神性的负面体现: 某些神祇本身就与特定灾难或疾病相关联,例如疫病神。
  • 未被安抚的荒魂: 神祇通常具有荒魂(あらみたま,粗暴、具有破坏性的神性)和和魂(にぎみたま,温和、带来恩惠的神性)两面。当神祇因某种原因(如未能得到适当的祭祀或触犯禁忌)其荒魂显现时,就可能带来灾祸,此时其行为就像“贼”。
  • 与主流神祇体系的对立: 在神话叙事中,有些强大的国津神(くにつかみ)在天津神“天孙降临”并统治苇原中国的过程中曾进行抵抗。从天津神的角度看,这些抵抗者及其追随的神祇,就可以被视为“贼”,尽管他们在其追随者眼中是正当的神祇。
  • 作为无法解释的灾祸的具现: 当发生瘟疫、饥荒、地震等灾难时,人们会将其归咎于某些神祇的“作祟”,这些带来祸患的神祇就可能被视为贼神。

简而言之,被称为贼神不是一个固定的列表,而是一个描述神祇“负面”或“破坏性”作用的概念。

贼神通常出现在哪些地方或与哪些现象相关联?

贼神并非特定存在于某一地理位置,而是与以下地方或现象相关联:

  • 灾难发生地: 瘟疫蔓延的村落、遭受旱涝的田地、发生地震或火灾的区域。
  • 不洁或被视为禁忌的地方: 例如坟墓、死者相关的场所(如黄泉国)、或特定被认为容易积聚“秽れ”(污秽、不净)的地方。
  • 民间信仰中需要特别避讳或举行祭祀以平息的地方: 例如,在某些地区,特定的山脉、河流或森林可能被认为居住着性质不稳定的神祇。
  • 神话中描写冲突或对抗的场景: 例如天津神征服苇原中国过程中遇到的抵抗势力。

贼神更多是作为一种负面力量或现象的代表而存在于概念或特定叙事中。

伊邪那岐大神与贼神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从核心神话来看,伊邪那岐大神本人并非贼神,他是秩序和创造的奠基者,尽管他的行为也带来了死亡与分离。然而,他与“贼神”概念之间存在重要的间接关联:

  • 划分了黄泉与现世: 伊邪那岐大神与伊邪那美大神的诀别,通过堵塞黄泉比良坂,明确划分了生者世界与死者世界(黄泉国)。黄泉国是污秽和死亡的领域,其中的存在(如黄泉丑女、黄泉军)对生者具有威胁,可以说代表了与生之秩序对立的破坏力量,这些力量的性质与“贼神”所代表的祸患有相似之处。伊邪那岐大神通过诀别,确定了需要与这类力量进行明确的隔离和对抗。
  • 驱逐须佐之男命: 须佐之男命是伊邪那岐大神禊祓所生的重要神祇,但他初期在高天原行为粗暴,破坏了天照大御神的田地和织布作坊,导致天照大御神躲入天岩户,天地陷入黑暗。须佐之男命的这些行为完全符合“贼”的性质——破坏秩序,带来混乱。伊邪那岐大神因此命令众神将须佐之男命“逐出”(神逐),将其从高天原流放至苇原中国。这个行为是伊邪那岐大神直接处理并驱逐一个具有“贼神”性质(至少在其初期行为上)的子嗣,是在建立和维护神界秩序。
  • 禊祓作为应对污秽的起源: 伊邪那岐大神从黄泉国回来后进行的禊祓,是对抗污秽(秽れ)的根本仪式。而污秽常常被认为是引来祸患或导致神祇荒魂显现的原因,也与“贼神”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息息相关。伊邪那岐大神通过禊祓,确立了净化自身、对抗负面力量(广义上包括贼神所代表的)的方法,这是日本神道中最基本的应对机制。

因此,伊邪那岐大神虽然不是贼神,但他创造了区分生死、净秽的界限,驱逐了行为如贼神的子嗣,并确立了应对污秽和负面力量(与贼神相关)的净化仪式。可以说,他的事迹为理解和应对“贼神”概念提供了重要的神话背景和范式。

有哪些具体的例子可以说明贼神?

如前所述,贼神更多是概念性的分类。但在神话或民间信仰中,以下类型的神祇或存在可以被视为具有“贼神”的性质或功能:

  • 疫病神(やくびょうがみ):专门带来瘟疫和疾病的神祇,是典型的带来祸患的贼神。
  • 荒魂(あらみたま):当神祇的荒魂显现且未被安抚时,其破坏性和无法预测的行为可能使其作用类似于贼神。
  • 某些带来特定灾害的神祇: 例如引发旱灾、涝灾、风灾等的神祇,如果其行为被视为恶意或不受控制。
  • 对中央权力体系构成威胁的地方神或土着神: 在古代日本国家形成过程中,中央政权(与天津神体系联系)可能将不服从或反抗的地方强大神祇视为“贼神”,将其神社视为“贼巢”,进行征服或镇压。这是一种政治和信仰混合视角的“贼神”。
  • 怨灵(おんりょう):特别强大的怨灵(因怨恨而产生的灵魂)如果被认为具有神力并能带来广泛的灾祸,有时也会被赋予类似神祇的地位或被称为祟神(たたりがみ),其性质与贼神相似。

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些例子中的神祇或存在并非自称“贼神”,而是被人类基于其带来的影响或其与现有秩序的关系而如此分类或描述的。

神话或信仰中是如何描述应对贼神的?

应对贼神或具有贼神性质的神祇,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 祓禊(はらえ・みそぎ):这是最根本的方式。通过净化仪式去除污秽,从而消除贼神依附或活跃的环境,或平息神祇的荒魂。伊邪那岐大神的禊祓是这一仪式的原型。
  • 镇魂(ちんこん):通过特定的仪式安抚神祇的荒魂,将其转化为和魂,使其不再带来灾祸。
  • 祭祀与劝请(さいし・かんじょう):向这些神祇献上供品并举行祭祀,以祈求它们不要带来祸患,甚至将其力量转化为守护的力量。有时会将 feared deities 专门请到特定神社供奉(勧請),以便监控和管理其力量。
  • 驱逐与封印(くじょ・ふういん):在某些情况下,会对贼神或邪灵进行驱逐,将其赶离人类居住的环境,或将其力量封印在特定地点或物品中。伊邪那岐大神驱逐须佐之男命可视为一种神级的驱逐。
  • 神力对抗: 在神话叙事中,正面的神祇可能会与带来祸患的神祇进行战斗并将其击败或降伏。

这些应对方式体现了日本神道中对待超自然力量的实用主义态度:既有敬畏和安抚,也有净化和隔离。

在现实(现代日本神道与信仰)中,这些概念体现在哪里?

在现代日本,伊邪那岐大神依然作为重要的神祇受到广泛崇敬,体现在:

  • 神社祭祀: 如滋贺县的多贺大社(たがたいしゃ)、兵库县的伊弉诺神宫(いざなぎじんぐう)(据说位于伊邪那岐大神隐居之地)等,都主要祭祀伊邪那岐大神(常与伊邪那美大神一同)。信徒们常前往祈求结缘、安产、延命、消灾解厄等。
  • 神道仪式: 神社日常或特殊的祭祀仪式中,都会包含祓(はらえ)的环节,其根源即是伊邪那岐大神的禊祓,用于净化参与者、场所和供品,驱除可能存在的“秽れ”和负面力量。

而“贼神”这一概念,虽然不常用作正式的神祇名称,但其背后所代表的对带来灾祸、疾病、混乱力量的警惕和应对,仍然深刻影响着:

  • 特定祭祀活动: 例如在瘟疫流行时举行的祈求疫病退散的祭祀(如祇园祭等,虽然祭祀对象不直接称为贼神,但目的是应对带来灾祸的力量)。
  • 地方信仰与习俗: 某些地区依然保留着针对特定被认为具有负面影响的地域神或灵体的安抚或回避习俗。
  • 结界与镇物: 在建造房屋、隧道等工程时,会举行仪式或放置镇物,以安抚可能因工程而被惊扰的土地神或灵体,防止其带来灾祸,这也可以视为对潜在“贼神”的应对。
  • 厄年与方位: 基于阴阳道等观念,认为特定年份或方位容易招致不吉,需要通过厄祓(やくばらい)等仪式来消除负面影响,这与驱除类似“贼神”的负面力量有关。

总而言之,伊邪那岐大神作为创世与净化的核心神祇,其事迹构成了日本神道宇宙观和仪式的基础;而“贼神”则是一个描述与这一秩序相对立或具有破坏性的力量的概念,其应对方式融入了日本社会长期以来对自然灾害、疾病及社会无序的恐惧与规避行为之中,并通过各种净化、安抚和隔离的仪式得以体现。

伊邪那岐大神・賊神

By admi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