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灯塔】详细探索
亚历山大灯塔,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荣耀。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导航设施,更是人类古代工程和技术的杰出代表。那么,它具体是什么?坐落在何处?它是如何被建造起来并发挥作用的?它的庞大体量究竟有多少?最终又是如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本文将围绕这些具体问题,带您深入了解这座传奇的灯塔。
亚历山大灯塔是什么?
简而言之,亚历山大灯塔(Pharos of Alexandria)是一座古代为港口导航而建造的巨型灯塔。它建于公元前3世纪早期,由埃及托勒密王朝所建。其主要功能是引导船只安全进出埃及当时繁华的亚历山大港,尤其是在夜间或天气不佳时。
但它的意义远不止此。在那个时代,它以其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复杂的结构和先进的照明技术而闻名于世,被古人列为七大奇迹之一。它成为了所有后续灯塔的原型和名称来源——“Pharos”一词后来演变为许多语言中“灯塔”的代名词(例如法语的“phare”)。
亚历山大灯塔在哪里?
这座伟大的建筑坐落在地中海沿岸,具体位置是在当时埃及亚历山大港外的法罗斯岛(Pharos Island)的东端。这个岛屿通过一道长堤(称为赫普塔斯塔迪翁 Heptastadion,意为“七个斯塔迪亚长”)与亚历山大城相连,将海港分隔为东西两个部分。灯塔就位于这个岛屿的突出位置,能够最佳地服务于进出港口的船只。
今天,法罗斯岛已经通过泥沙淤积与大陆相连,成为现代亚历山大市的一部分。灯塔的遗址位于现在亚历山大港的凯特贝城堡(Citadel of Qaitbay)下方及周边海域。城堡本身就是利用了部分灯塔坍塌后的石料建造的。
亚历山大灯塔为什么被建造?
建造亚历山大灯塔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 实际导航需要:亚历山大港是当时地中海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吞吐量巨大。然而,港口入口附近海域有暗礁且海岸线低平,尤其在夜间或雾天,船舶进入港口风险极高。建造一座高大的灯塔,提供一个醒目的地标和光源,对于保障海上贸易的安全至关重要。
- 彰显国力与荣耀:托勒密王朝的创建者托勒密一世及其继任者托勒密二世,雄心勃勃地要将亚历山大打造成一个无可匹敌的文化、学术和商业中心。建造一座如此宏伟、前所未有的灯塔,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更是向全世界展示埃及的强大国力、先进技术和王室的财富与威望。它是亚历山大作为世界之都的象征之一。
亚历山大灯塔有多高?有多大?建了多久?
关于亚历山大灯塔的具体尺寸,古代文献记载略有差异,但普遍认为它异常高大:
- 高度:估计在 100 米至 140 米之间(约 330 至 460 英尺)。这是人类在古代建造的最高的建筑之一,仅次于埃及金字塔。如此巨大的高度使得它在当时的任何建筑中都极为突出。
-
结构与大小:灯塔主体通常被描述为分为三个逐渐变细的层次:
- 底部是一个巨大的方形基座或下层,面积很大,可能包含驻军、工人住所和燃料储存区。
- 中间是一个八角形的中层。
- 顶部是一个较小的圆形或圆柱形上层,这里是火焰燃烧和反光镜所在的地方,顶部可能还有雕像。
据说灯塔内部有一条螺旋上升的坡道(或其他方式的通道),用于将燃料运送到顶部。整个建筑的基座直径也相当可观,具体数字文献中不详,但其承载百米高巨塔的能力,说明其占地面积和结构基础都极其庞大坚固。
- 建造时间:根据历史记载,灯塔的建造历时相当长。托勒密一世于公元前290年代开始规划和建造,工程由他的儿子托勒密二世在其统治期间(约公元前285-246年)最终完成。整个建造过程可能花费了12到20年不等,这对于当时的工程技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漫长的过程。
- 造价:虽然没有具体的货币数字被记录下来,但考虑到其庞大的规模、精密的工艺、所需的优质石材、金属和漫长的建造周期,亚历山大灯塔无疑是一项极其昂贵的工程,耗费了托勒密王朝巨大的财力和人力。
- 建筑师:通常认为灯塔的设计者是希腊建筑师索斯特拉图斯(Sostratus of Cnidus)。他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灯塔基座上,尽管为了取悦国王,外面覆盖了一层石膏,上面刻着国王的名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石膏剥落,他的真名得以显露。
- 材料:主体结构使用了大量本地采石场开采的优质石灰石块。为了增加强度和耐用性,石块之间可能使用了熔化的铅作为砂浆粘合剂,这种技术在古代大型建筑中并不常见,表明了建造者对其结构的重视。外墙可能使用了打磨光滑的石材,如花岗岩或大理石进行包层装饰。
- 技术:建造如此高大的石结构需要先进的提升和定位技术。可能使用了当时已知的各种起重机械,如杠杆、绞盘和塔吊(如果存在的话)。此外,建造者可能沿外墙或内部建造了巨大的临时斜坡(类似于金字塔建造),用于将沉重的石块运送到高处。内部的螺旋坡道也体现了高超的石工和结构设计能力。
- 劳动力:可以想象,建造这座灯塔需要调动数以千计的熟练石匠、工匠、搬运工和其他劳动力,在漫长的时间里持续工作。这是一个巨大的国家工程项目。
- 光源:在灯塔顶部有一个巨大的炉膛,里面燃烧着熊熊的火焰。燃料主要是当时易于获得的木材,也可能使用了沥青或其他可燃物来增强火焰的亮度和持久性。需要持续有人将燃料通过内部通道运送到顶部,确保火焰不熄灭。
- 反光镜:火焰的后方安装了一块巨大的、经过高度抛光的金属反光镜,很可能是青铜或铁制成的凹面镜。这块反光镜的作用是将火焰向四面八方发散的光线聚集起来,并定向反射向大海,形成一道明亮而集中的光束。
- 燃料运输员:持续将大量燃料运送到灯塔顶部的炉膛需要专门的人员,他们可能需要沿着内部的螺旋坡道攀登,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 灯塔守护者/操作员:需要有人轮班看守火焰,确保其持续燃烧,调整燃料供应,并在必要时清理炉膛。
- 反光镜维护员:定期清洁和抛光巨大的金属反光镜是保持其反射效率的关键,这需要细致的工作。
- 结构维护人员:像所有大型建筑一样,灯塔需要日常检查和维护,以应对风化、海水侵蚀和结构磨损。
- 管理人员:需要一个管理层来组织人员、调度资源和确保灯塔的正常运行。
- 多次地震:地中海东部是地震活跃区。从公元4世纪开始,亚历山大地区遭受了多次强烈地震。
- 结构的逐渐破坏:公元365年的一场大地震对灯塔造成了早期损伤。随后的地震,特别是在公元8世纪和10世纪的强震,导致灯塔的结构严重受损,顶层和中层可能相继坍塌。
- 最终的毁灭:到了14世纪早期,特别是公元1303年的一场极其强烈的地震,被认为是给了灯塔致命一击,使其剩余的部分也完全坍塌成为废墟。
亚历山大灯塔是如何建造的?
亚历山大灯塔的建造是古代工程技术的杰作:
亚历山大灯塔如何发光?
这是灯塔最关键的功能所在:
亚历山大灯塔的光源位于顶部的圆形结构内。其发光原理依赖于一个大型的火焰和一块反光镜:
通过结合火焰和反光镜,亚历山大灯塔能够产生远超普通篝火的强烈光线。古代文献记载其光芒在海上能够被极远处看到,尽管具体距离可能有夸大成分(例如声称能看到50-100公里之外),但在晴朗的夜晚,其有效可见距离很可能达到几十公里,足以在夜间或低能见度天气下为远处的海员提供重要的导航信息。
亚历山大灯塔有多少人维护和操作?
虽然古代文献没有给出具体的人员编制数字,但根据灯塔的规模和运行方式,可以推断需要一个相当规模的团队来维护和操作:
综合来看,为保障这座巨大的灯塔常年不间断地发光指引,其运营团队可能至少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
亚历山大灯塔是如何倒塌的?
亚历山大灯塔的毁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逐渐破坏过程,主要原因是地震:
从建成(约公元前280年)到最终完全倒塌(约公元1303年),亚历山大灯塔矗立了超过1500年。它的生命周期比绝大多数古代建筑都长得多,显示了其原始建造的卓越品质。坍塌后的石材被当地居民用于建造其他建筑,最著名的就是15世纪在原址附近建造的凯特贝城堡。
虽然亚历山大灯塔如今已不复存在,但它作为古代工程奇迹、导航技术的里程碑以及亚历山大港黄金时代的象征,永远留在了史书和人类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