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有些日期因承载了重大事件而具有特殊意义。【九七】,尤其是在特定语境下,通常指向一个举世瞩目的时刻——1997年7月1日。这一天,标志着香港的管治权发生了根本性转移。

【九七】是什么?

发生在【九七】那一天的大事

【九七】,最直接、最具体的指代是发生在1997年7月1日零时的香港主权移交事件。这是联合王国(英国)根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的协议,将香港主权移交回中国的历史性时刻。

主权移交:这一事件的核心是香港的管治权和主权的转移。在这之前,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及新界)在不同历史时期分别处于英国的管治下。自【九七】零时起,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涉及的主要参与者:主要的国家层面参与者是英国和中国。直接受影响的是香港本身及其全体居民。同时,由于香港的国际地位和历史背景,全球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也高度关注这一事件。

事件的正式名称:在中国官方语境中,常被称为“香港回归祖国”。在国际上也广泛称为“香港主权移交”(Handover of Hong Kong)。

【九七】为什么会发生?

历史条约与租约到期

【九七】主权移交的根本原因在于一系列历史条约。英国通过三次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对香港岛、九龙半岛及新界的管治权:

  • 1842年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 1860年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尖沙咀一部分。
  • 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及附近岛屿,为期99年。

新界租约的期限:《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新界的租期是影响【九七】时间点的直接因素。该租约明确规定于1997年6月30日届满。尽管香港岛和九龙是通过割让而非租借获得,但新界面积占整个香港陆地面积的绝大部分,且经济、社会与港岛、九龙紧密相连,事实上难以分割。

中国政府的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直认为,包括香港岛和九龙在内的所有涉及香港的割让和租借条约都是清朝在国力衰弱时期与外国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从未承认其合法性。因此,在中国看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是收回被非法侵占的领土,而新界租约到期则成为了解决整个香港问题的时间节点。英国也认识到,随着租约临近,继续管治整个香港已不可行。

【九七】事件在哪里发生?

主要仪式地点与相关场所

【九七】主权移交的系列活动和关键时刻发生在香港的多个地点:

  •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最重要的主权交接仪式于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在这里举行。具体地点位于会展中心新翼面向维多利亚港的金紫荆广场附近。这是两国领导人出席、象征权力正式交接的核心场所。
  • 港督府(现称礼宾府):在移交前,这里是末任港督彭定康的官邸。随着英方管治结束,港督府也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彭定康在出席完午夜的移交仪式后,于凌晨前往添马舰码头,登上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 添马舰码头:彭定康及英国王子查尔斯等人在此登船离开,象征着英国管治人员的正式撤离。
  • 驻港部队营区:位于中环的威尔士亲王军营(现称解放军驻港部队大厦)等是英国驻军的所在地。在移交前夕,英军在此举行了最后的撤离仪式。

  • 文锦渡、皇岗口岸等边境检查站:解放军驻港部队的主力部队于【九七】7月1日零时正式经陆路和水路进入香港,接管防务。这些边境口岸是部队进入香港的实际通道。

围绕【九七】有哪些具体的“多少”?

与时间、人口、部队相关的数字

【九七】事件本身及背景涉及一些具体的数量:

  • 英治时期持续的时间:从1841年英国首次占领香港岛算起,到1997年7月1日,英国对香港的管治持续了约156年。针对新界的租约则是99年。
  • 当时的香港人口规模:截至1997年年中,香港的人口总数约为650万。这个庞大的人口群体直接经历了这一历史变迁。
  • 参与防务交接的部队人数:在移交前,英国在香港驻有数千人的部队。而根据中央政府的决定,解放军驻港部队于1997年7月1日零时起进驻香港,初期规模也达到数千人,负责香港的防务。部分先头部队已在此前秘密或公开抵达。
  • 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日期:为确保主权移交的顺利进行,中英两国政府经过谈判,于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这份声明是确定【九七】移交、以及后续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方针的关键文件。
  • 移交仪式持续的大致时长: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主权交接仪式,从1997年6月30日晚英国国旗降下开始,到7月1日零时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升起,整个核心仪式过程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但包含了多项议程,总计约在半小时左右完成。

【九七】是如何筹备与实现的?

谈判过程、《联合声明》与《基本法》

【九七】主权移交并非突发事件,而是经过了长期的谈判和周密的筹备:

  • 中英谈判的机制: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英两国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了多轮高级别谈判。1984年《联合声明》签署后,两国成立了中英联合联络小组,负责商讨和解决在过渡时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权力移交的顺利进行。这个小组在【九七】前发挥了重要的协调作用。
  • 《中英联合声明》的作用:这份声明明确了中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将把香港交还给中国。更重要的是,它阐述了中国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即在“一国两制”原则下,香港将成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
  •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作为落实《联合声明》中“一国两制”原则的法律框架,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90年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这部基本法规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包括政治体制、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等方面,是香港在【九七】后的宪制性文件。

移交仪式及后续步骤

实际的【九七】移交过程充满了仪式感和象征意义:

午夜时分的仪式流程:1997年6月30日深夜,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了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仪式的主要环节包括英国国旗和香港殖民地旗帜的降下,以及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升起。这一升降旗仪式精准地跨越了7月1日零时,标志着主权的正式易手。中英两国领导人分别在仪式上发表了讲话。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成立:在7月1日零时之后,紧接着举行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依照《基本法》组建了第一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并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了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行政、立法(临时立法会)和司法机构的主要官员在仪式上宣誓就职。

解放军驻港部队的进驻:根据《基本法》规定,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务。因此,在7月1日零时起,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正式进入香港,接管了香港的防务职责,取代了原有的英军。部队的进驻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

【九七】移交时的气氛与关注度如何?

现场感受、国际反应与安全保障

【九七】主权移交不仅仅是政治和法律程序,也是一个充满情感和广受关注的事件:

香港市民的多元感受:在【九七】前后,香港社会弥漫着复杂的氛围。许多市民对回归抱有希望和自豪感,期待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市民对前途感到迷茫、担忧或不舍,尤其是对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变化的担忧。这种多元化的情绪在移交前后均有体现。

全球媒体的聚焦:作为20世纪末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九七】主权移交吸引了全球媒体的极大关注。数千名记者从世界各地涌向香港,对移交前后的情况进行密集报道。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附近的媒体区异常繁忙,全球观众通过电视直播等方式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移交前后的安全措施:为了确保主权移交仪式的顺利进行以及香港在过渡时期的稳定,香港警方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严密的安全保障措施。在会展中心、重要政府机构周边以及部队进驻路线等关键地点,均部署了大量警力,维持秩序和安全。

总而言之,【九七】是香港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精密的政治谈判、隆重的交接仪式以及对香港未来走向的深远影响。这一天及围绕它发生的一切,是理解当代香港乃至中国发展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九七

By admin

发表回复